山东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2 山东省统计局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4127个,年末达到20304个,实现增加值6498.3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占GDP比重达41.9%。其中,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2290.8亿元,增长15.9%;集体工业增加值751.0亿元,增长17.8%;股份制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分别增长27.5%和29.0%。轻工业增加值2343.4亿元,增长27.0%;重工业增加值4154.9亿元,增长26.3%,轻重工业之比由上年的37:63变化为36:64。

制造业拉动作用强劲。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380.9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82.8%,比上年增长30.4%,拉动工业增长25.2个百分点。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主体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实现制造业增加值对全省的贡献率达39.1%。

非公有制工业占据半壁江山。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3312.7亿元,增长37.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1.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759.7亿元,增长50.3%。其中,私营工业实现增加值1059.7亿元,增长48.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幅21.9个百分点。

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1.9%,比年初提高2.3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1251.1亿元,增长29.3%。实现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的比重达26.3%。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品产量大幅增长。12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00种,占83.3%;其中,增幅超过30%的有49种。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055.1亿元,比上年增长40.7%;实现利润1383.6亿元,实现利税2292.1亿元,分别增长48.7%和42.2%。应收帐款净额和产成品存货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重由上年的33.0%下降到31.5%,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加快0.3次。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185.8,提高22点。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三级及以上(新资质)建筑企业5261家,新增88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02.1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实现利税119.5亿元,增长18.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02.0亿元,增长31.4%;实现利税29.7亿元,增长22.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工业投资规模继续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89.3亿元,比上年增长37.7%。其中,第一产业投资249.7亿元,增长48.2%;第二产业投资4577.1亿元,增长42.0%;第三产业投资2762.5亿元,增长30.3%。工业投资完成4349.6亿元,增长42.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7.3%。其中制造业投资完成3642.1亿元,增长48.8%。城镇规模以上投资完成5400.5亿元,增长30.8%。

投资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石油加工及炼焦、铁路运输、公共设施管理、航空运输、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加强行业的投资分别增长2.1倍、1.5倍、1.4倍、1.2倍和1.1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463.7亿元,增长51.4%,提高3.6个百分点;全年新开工项目3.8万个,其中1亿元以上的大项目1366个。每百元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加的GDP由上年的35.4元上升到40.3元。

房地产开发投资健康发展。严格执行国土资源部出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房地产开发等各类经营用地交易程序。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64.8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增速回落16.4个百分点。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开发面积分别完成3503.8和1569.1万平方米,分别下降2.5%和22.5%;竣工房屋面积2396.9万平方米,下降2.5%,其中住宅下降6.0%,办公楼下降19.5%;销售商品房2525.2万平方米,增长12.0%,其中销售住宅占87.4%,销售商业用房占9.9%。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走高。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城乡消费基本同步增长,农村市场转旺。县以上城镇实现零售额3349.2亿元,增长14.6%,市场份额为74.7%;县以下农村实现零售额1134.3亿元,增长11.8%,市场份额为25.3%。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29.4亿元,增长13.7%,市场份额达到60.9%。

批零贸易业、餐饮业市场活跃。批零贸易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零售额3695.2亿元,增幅为13.6%,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1.3个百分点,市场份额为82.4%。餐饮市场增幅居各行业首位,实现零售额587.0亿元,增幅达18.1%,拉动零售总额增长2.3个百分点,市场份额为13.1%。

大型商品交易市场交易活跃。年成交额一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达316个,比上年增加8个;已出租摊位数20.3万个,摊位出租率为89.8%,提高1.9个百分点;营业面积为1416.9万平方米,实现成交额2243.7亿元,分别增长7.9%和9.5%。平均每个亿元市场实现成交额7.1亿元,增长6.0%。

连锁经营实现规模效益同步增长。规模以上零售、餐饮业连锁总店达72个,其中零售业60个,餐饮业12个。共拥有连锁门店2722个,比上年增长9.8%。共实现销售额381.9亿元,增长38.1%,其中零售额285.5亿元,增长33.1%,实现利润总额5.0亿元,增长30.2%。

推动居民生活消费升级的商品销售额增速加快。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汽车、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等住、行、娱乐类商品零售额攀升,增幅分别达到34.4%、38.5%、31.0%、55.9%;衣、食等基本生活消费,分别增长16.5%、26.0%。

六、对外经济

大力推进对外经济工作。在我省投资的世界500强公司新增17家,累计已有113家世界500强在我省兴办企业262家。城建环保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获得国家批准,有24个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列入国家备选项目计划。

对外贸易再上新台阶。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0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1%;其中出口358.7亿美元,增长35.0%;进口249.1亿美元,增长37.7%,实现贸易顺差109.6亿美元,增加24.7亿美元。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长50.9%,所占比重达到27.1%,首次超过传统的纺织服装产品,跃居首位。省级拨付出口扶持及奖励资金7000万元,完成出口退税291.4亿元,保障了企业利益,支持了外贸出口。

外商投资实现新突破。新批合同外商投资21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7%。实际外商投资98.2亿美元,增长32.4%。其中,实际外商直接投资87.0亿美元,增长22.7%;实际外商其他投资11.2亿美元,增长82.2%。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891个,增长11.1%。外资项目的平均规模由上年的253万美元扩大到344万美元,增长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