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2 济南市统计局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2000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0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国有单位投资220.3亿元,增长12.1%;集体单位投资64.8亿元,增长12.5%;城乡私人建房投资14.7亿元,增长8.7%。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06.5亿元,增长11%;更新改造投资55.2亿元,增长18.7%;房地产开发投资50.5亿元,增长43.0%;国有其他投资8.1亿元。

投资结构有所变化。2000年,城镇集体及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314个,当年投资额2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2%。用于第一产业投资1.4亿元,增长11.9%,占城镇集体及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为0.6%;用于第二产业投资52.2亿元,增长22.7%,比重为22.6%,其中用于工业投资51.1亿元,增长28.1%,比重为22.2%;用于第三产业投资177.1亿元,增长9.5%,比重为76.8%。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迅猛。全年房地产投资完成50.5亿元,比上年增长43.0%,其中商品房投资42.2亿元,增长86.1%。房屋施工面积559.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57.3万平方米,分别增长35.1%和51.8%;房屋竣工面积235.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11.2万平方米,分别增长62.7%和66.4%。商品住宅实际销售面积119.3万平方米,增长46.5%,其中个人购买95.9万平方米,增长2.9倍,个人购买比例已达80.4%,比上年提高50.6个百分点。

投资效果明显。2000年,全市城镇集体及以上单位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4.3%,项目建成投产率(不含房地产投资)54.4%。新增一大批生产能力(或效益),主要是:改建公路168公里;城市道路扩建1.13万平方米;水泥50万吨/年;浓硝酸5万吨/年;合成氨1.7万吨/年;中成药150吨/年;卷烟2.4万箱/年;家用洗衣机30万台/年;服装333万件/年;城市公交车辆购置500辆;程控交换机59万门/年;输电线路长度44公里;变电设备能力15.65万千伏安;中高等学校学生席位1.9万个;新建大型超市3处;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藏书600万册大型图书馆一处;新增粮仓容量7395万公斤;新增水库容量0.46亿立方米。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2000年,我市城市建设继续围绕"五年大变样"的目标,相继实施了"蓝天工程"和"一环九射"工程,绕城高速路南线基础施工完成大部分工作量;经十路改造完成,纬六路拆迁完毕;引黄供水、天然气工程、集中供热工程有新的进展,增强了城市总体服务功能,市容市貌有新的改观。全年新增绿地面积30万平方米,年末城市绿地覆盖率36.1%,比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集中供热面积扩大到2089万平方米,增长19.3%。

城市公用事业全面发展。2000年,煤气、液化气供气量分别达到8091万立方米和4.1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3%和8.7%;天然气用气人口21万人,供气总量1104万立方米;城市气化率90.2%。全年自来水供水量2.8亿吨。公交事业继续迅速发展,年末公交汽车营运线路89条,比上年净增25条;营运线路总长度1979公里,增加244公里;新增营运车辆500部;年末拥有各种公交营运车辆1700辆,比上年增长16.7%;全年客运量4.6亿人次,增长15.0%。出租车全面升级,档次提高,年末拥有各种类型出租汽车10700辆。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污染防治取得较大进展,环境质量有明显提高。2000年年末市区累计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117.8平方公里,覆盖率达到100%;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76.8平方公里。城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年均值0.066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5.3%,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值0.183毫克/立方米,下降42.5%。全市209家重点废水工业污染源已全部实现了达标排放,小清河、大明湖水质仍属重度污染;地表水、饮用水源地黄河、卧虎山、锦绣川水库水质基本符合国家水质标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9.7分贝,比上年降低0.9分贝;但区域环境噪声有所上升。

十、人口、就业、社会保障与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总量继续得到有效控制。2000年,全市年末常住总人口562.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9%,其中非农业人口207.7万人,增长2.6%。全市人口出生率11.08‰,比上年上升1.01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7.05‰,上升0.7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4.03‰,上升0.25个千分点。全市男女性比例为102.06:100。

社会从业人员增加。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47.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8%,其中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236.2万人,增长0.6%。年末全市在岗职工(注5)人数81.9万人,下降1.5%,其中国有单位54.4万人,下降11.0%,集体单位9.6万人,下降17.9%,其他单位17.9万人,增长72.6%。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深化。2000年末,全市已建立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开始在部分县区试点,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市城镇养老保险企业参保率95%,企业参保人员57.7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15.8万人。对18.1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行了社会发放。年末失业人员总数24026人,全年支付失业保险金5847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3.7%。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2000年,职工收入明显增加,全年发放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10475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中央属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339元,增长15.1%;省属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376元,增长11.0%;市属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168元,增长15.9%,县及县以下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272元,增长18.7%。200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71元,人均消费性支出689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3%和7.4%。政府实施的扶贫工程、敬老工程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善了困难居民家庭的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3047元,比上年增长3.5%;人均生活费支出1977元,增长7.4%。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恩格尔系数(注6)34.6%,农村恩格尔系数43.5%。

城乡居民金融资产增加。2000年年末全市居民金融资产总量71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63.0亿元,增长12.2%。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2000年年末城市人均住宅居住面积10.5平方米,使用面积16.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8.6平方米。

注:1.2000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预计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济南统计年鉴-2001》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