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2 山东省统计局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一年来,全省人民认真学习和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2001年,全省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扩大内需;对外实施多元化战略,努力开拓出口市场,吸引国际资本,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计算,2001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43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9.5亿元,比上年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4654.5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3424.3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9:49.6:35.5变化为14.4:49.3:36.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元大关,按当年价格计算,达到10465元,比上年增加910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

宏观经济景气保持高位运行。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与预期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全年平均为132.4,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反映全省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和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景气指数分别为130.2和108.0,比上年提高5.1和7.8个百分点。

改革、调整取得新进展。全省已改制的省重点企业有88.6%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企业重组力度,积极培育发展大型企业集团,进一步巩固扭亏脱困成果,经国务院批准的债转股企业中有37%的企业完成了新公司注册登记。

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2.6%。全省个体业户和私营企业151万户,从业人员490.2万人,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1%。

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民间投资发展缓慢,民营经济总量较小;对外经济的影响力有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保障水平较低等。

二、农业

2001年,全省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目标,深化改革,加速科技进步,贯彻落实各项农村政策,农业健康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1359.5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农业823.5亿元,增长4.0%;林业35.3亿元,增长5.5%;畜牧业289.3亿元,增长7.4%;渔业211.4亿元,下降1.4%。各业所占比重为,农业占60.6%、林业占2.6%,畜牧业占21.3%,渔业占15.5%。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省共造林13.5万公顷。其中:用材林1.9万公顷,经济林8.4万公顷,防护林3.2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44.8万公顷,育苗面积3.8万公顷。退耕造林面积3.4万公顷。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稳定提高。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7689.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5%。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121.1万千瓦,增长7.3%;联合收割机达5.6万台,增长7.9%。农村用电量213.5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6.6%。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28.6万吨,增长1.3%。年末耕地面积656.0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489.2万公顷,比重为74.6%,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67.4万公顷,增长3.8%。全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变化,在村村通电的基础上,通车、通电话、通自来水的村所占比重提高,通汽车村数达8.4万个,占村总数比重上升到96.6%;通电话的村数8.7万个,比重上升到99.9%;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4.5万个,比重上升到51.3%。

三、工业

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9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52.5亿元,增长12.3%;集体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56.1亿元,增长14.7%;股份制工业实现984.0亿元,增长14.0%;股份合作制工业实现87.4亿元,增长15.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实现373.5亿元,增长16.0%;其他类型工业实现102.3亿元,增长20.9%。重工业生产快于轻工业,重工业和轻工业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1721.1亿元、1156.3亿元,增长15.2%和14.3%。大中型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915.0亿元,增长12.8%。全省规模以下工业,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关停并转小煤矿等“五小”企业措施影响下,保持了4.9%的增长速度。全省发电装机容量为2101.4万千瓦。

生产销售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工业达到99.1%。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主要指标保持稳定攀升势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14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实现利润571.5亿元,增长4.5%,实现利税1059.2亿元,增长7.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4.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省属以下地方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792.4亿元、利润397.0亿元、利税754.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7.0%、22.3%和18.9%,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85.2%、69.5%、71.2%,比上年分别提高2.0、7.0和6.0个百分点。全省地方工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对提升全省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水平做出了明显贡献。

多数工业行业效益提高。2001年,全省在39个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的行业占三分之二。其中石油天然气、电力、食品、化工、纺织五个利润居前五位的行业共实现利润295.1亿元,占全部利润的51.6%。

高新技术行业的贡献份额加大。全省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69.3亿元,增长18.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7%,比上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全省工业企业完成新技术、新产品开发项目7855项,其中6826项已经投产。清理整顿“五小”企业成效显著,关闭小煤井139处,小水泥生产线310条,淘汰水泥落后生产能力800万吨,对27户小钢铁企业进行转产关闭。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78.4亿元,比上年增长9.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完成1799.3亿元,增长14.6%;城乡集体投资完成638.9亿元,下降1.4个百分点;个体投资完成340.2亿元,增长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