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1-12 山东省统计局

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到2001年底,全省拥有卫生机构1.7万所,其中:医院、卫生院3000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63所,比上年增加6所;妇幼保健机构147所,增加20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1.8万张,比上年增加0.3万张。全省卫生技术人员31.8万人,增加0.3万人。其中:医生14.9万人,增加0.4万人;护师、护士9.5万人,增加0.3万人。

文化广电事业繁荣发展。截止到2001年底,全省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18个,艺术表演场所105个,公共图书馆133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59个。档案馆188个,比上年增加2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155个,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总量759万卷。全年共出版各类图书4393种,杂志268种。全省共有市级以上广播电台18座、电视台18座。县级广播电视台74座。全省广播电台平均每日播音时间达到1225小时38分,电视台平均每周播出时间8349小时42分。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3.5%和91.0%。

2001年全省体育工作把迎战九运会作为工作重点,精心组织,参加第九届全运会取得了优异成绩。全省在21个大项、216个小项上,有430名运动员取得了九运会决赛资格,为历届之最。足球等五个球类项目的男女10支队伍首次全部打进决赛。共获得22枚金牌,总分1664.8分,金牌数列全国第六位,总分数列全国第四位,有3人7次超3项世界纪录,1人1次打破1项世界青年纪录,4人11次打破9项全国纪录。青岛市作为北京申奥的伙伴城市,获得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的举办权。

十二、价格

2001年,全省进一步加大了价格结构调整力度。合理确定了小麦定购价格和收购保护价格,调整了成品油销售价格,降低了部分药品零售价格,取消了电信附加费;部分城市调整了供水、公共交通、管道煤气、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价格收费标准。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8%,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8.3%,消费品价格下降0.1%。分城乡看,全省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1%,农村上升2.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1.8%,农产品收购价格上涨3.8%。

工业品价格总水平逐步下降。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0.9%,其中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0.7%,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1%,;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下降0.9%,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0.7%。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与上年持平。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升1.4%。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价格上升3.2%,设备工器具价格下降2.9%,其他费用价格上升2.1%。

房地产价格水平上升。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升3.8%,其中商品房上升4.0%。房屋租赁价格上升1.3%,土地交易价格上升5.1%。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01.1元,比上年增长9.4%。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252.4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801.3元,比上年增长3.3%;衣着消费支出700.3元,增长5.2%;交通通讯支出411.3元,增长16.3%;教育支出466.1元,增长14.9%;居住支出441.5元,增长11.7%;旅游支出77.2元,增长7.6%;设备用品服务支出522.4元,下降6.9%;医疗保健支出327.5元,增长1.5%。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彩电116.9台、电冰箱87.9台、洗衣机90.8台、照相机51.0架、家用汽车0.3辆、摩托车35.1辆、影碟机37.0台、空调器32.0台、微波炉19.6台、电脑13.4台、淋浴热水器55.3个、移动电话31.7部。

农民收入稳定提高。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04.5元,比上年增加145.3元,增长5.5%。农民生活消费支出1905元,比上年增加134.2元,增长7.6%。其中,食品支出802.6元,增长2.7%;衣着支出121.9元,增长3.7%,居住支出361.4元,增长20.6%;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224.1元,增长7.8%。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4.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9平方米。全省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56.3台,电冰箱17.7台,电话机58.3部,收录机18.9台,洗衣机17.1台,电风扇155.6台,照相机5.0架,摩托车42.8辆。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制度更加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年末企业下岗职工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9万人,全省共筹集下岗职工生活保障资金7.4亿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799万人,缴纳养老保险金172.4亿元,养老保险金收缴率和企业养老金发放率进一步提高。年底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达到30.9万人,失业保险已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主要保障形式。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全省已有16个市113个县市区启动实施了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数达511万人。

就业局势稳定,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年末全省县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769.5万人,比上年减少20.6万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977元,增长13.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1%,全年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50多万人,7.9万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全面实施工资指导线制度,扩大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覆盖范围,全省10个中心城市建立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220-320元提高到260-370元,350多户企业实行了年薪制。

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工作成效显著。全省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75.5万人,比上年增长59.3%。其中城镇42.6万人,增长159.7%;农村32.9万人,比上年增长6.2%。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含敬老院)3219个,床位11.3万张,比上年增加0.5万张,收养9.7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社会福利企业2688个,安置残疾人员5.5万人。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据全省千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省总人口904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12‰,死亡率6.24‰,人口自然增长率4.88‰,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9.2%。

注:1.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不包括个体)。

3.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