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1 宜春市统计局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3.8亿元,可比增长5.3%。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2.60亿元,增长36.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4.3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03.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为67.64%。

固定资产投资与城市建设

投资需求高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亿元,达到360亿元,增长39%。城乡计划总投资5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1.49亿元,增长41.7%,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5.89亿元、241.12亿元和94.49亿元,分别增长72.1%、45.2%和32.3%,工业投资占到七成多。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312.44亿元,增长39.3%。新开工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全市新开工项目个数为733个,增长24.2%;新开工项目共完成投资额164.09亿元,占全市城镇投资总量的48.1%,增长53.5%。

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2008年,全市62个在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到位资金及完成投资双双突破80亿元,分别达82.17亿元和84.71亿元。宜春明月山机场通过国务院立项审批,洪屏电站基本完成项目专题规划论证,武吉高速公路、320国道大万线、宜春至安福二级公路全面完工,高安至胡家坊一级公路实现通车,丰城剑邑大桥建成通车,曲江码头建设进展顺利,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正在规划设计,高安建陶基地铁路专用线已开工建设,樟树盐化工基地铁路专用线正在招投标。

城镇建设加速推进。2008年全市城市建设投入达25亿元,村镇建设投入达23亿元,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各县市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丰城、樟树、高安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其他6个县均调整了城市总体规划,新城区建设如火如荼。2008年全市城镇人口207万人,城市化率达38.2%。突出做大做强宜春中心城,继续实施“城市扩张战”,宜阳新区规划基本完成,核心区工程全面拉开。围绕建设中部最佳宜居城市,中心城区“13579”绿色工程深入推进;人口倍增计划顺利实施,中心城区户籍人口达31万人。

房地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9.85亿元,增长36%。商品房开发结构性增长明显,住宅投资仍然占据房地产开发主导地位,全年住宅投资31.69亿元,增长30.6%,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达79.53%。全年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153.45万平方米,下降32.5%;商品房销售额26.05亿元,下降22.1%。

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水泥170.2万吨/年,城市污水处理0.01万吨/日,改建公路859.95公里。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开创新局面。2008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9358人,在校学生26666人;普通高中招收学生32252人,在校学生87152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39112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96696人;小学在校学生47911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在园幼儿122420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6045人。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普通高考二本线以上人数连续10年居全省前列;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首届青少年科技小发明竞赛活动圆满成功,首开了全省青少年科普竞赛活动之先河。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研取得新成果。2008年末,全市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1173人,其中29153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全年共争取国家和省科技部门专项资金2990.5万元,增长112%;争取上级科技计划项目88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64项。全年共验收鉴定科技成果91项,其中省级鉴定40项,市级鉴定51项,专利申请373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1项,成交额1934万元。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增长。2008年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4151公里,等级公路里程8500公里;全市通水泥(油)路的行政村达到2075个,通畅率81.95%。具备1000吨以上货轮通航能力的樟树港成为赣江三大码头之一;国家已正式批准建设的宜春明月山机场,离市区仅5公里。客货运输营运能力得到增强,全年公路汽车客运量5125万人,下降1.06%;旅客周转量25.97亿人公里,增长3.48%;公路、水路货运量4759.7万吨,增长1.30%;货物周转量45.12亿吨公里,增长0.6%。全社会汽车拥有量9.95万辆,增长17.06%。

邮电通信服务功能日臻完善。邮电通信服务质量不断改善,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98亿元,增长17.4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1亿元,增长11.51%;电信业务总量14.88亿元,增长18.75%。固定电话用户83.57万户,下降2.44%,其中住宅电话79.39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15.36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170.7万户,增长11.44%,移动电话普及率31.38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3.79万户。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19.7万人次,增长17.2%;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6.2亿元,增长40%。接待海外旅游人数31600人次,增长26.5%;旅游外汇收入850.32万美元,增长9.65%。宜春中心城区“旅游升温战”成效显著,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天工开物园、月亮湖、月亮湾文化园、月亮文化景点相继完成建设,启动了五星级酒店和梦月山庄主体工程,开通了上海—明月山旅游专列,开启了日本、韩国及香港“禅院行”旅游,开拓了上海、浙江两大新的旅游市场,首次接待一次性800人以上的旅游团队。以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为主体组建了市旅游集团。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月亮文化节暨经贸活动周以及香港等地的旅游推介活动。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全年接待游客62万人次,增长24%;实现各类门票收入51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财政收入3050万元,分别增长70%、81%和47%。

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42亿元,增长23.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14.06亿元,增长22.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9.51亿元,增长24.8%;其他行业零售额848万元,增长30.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6.36亿元,增长24.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4.06亿元,增长22.9%。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从限额以上商品分类情况看,汽车、家用电器、金银珠宝等热点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其零售额分别增长59.4%、52.7%和47.1%。

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赣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二期工程已全面竣工,赣西烟草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2008年总成交额31.65亿元。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达49个,其中零售企业2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