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对外经济和横向经济联合 对外开放成效明显。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组织和参加一系列招商引资和对外经贸活动,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全市签约引进超亿元重大项目106个,实际利用外资2.94亿美元,增长10%;引进市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146亿元,增长12.8%。 对外贸易在逆境中取得历史最好成绩。2008年尽管国际市场需求趋缓,但全市对外贸易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各月累计出口总额增速始终保持在27%以上,全年外贸出口2.85亿美元,增长34.9%,产品出口到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加工贸易出口额达到10514万美元,增长44.07%;生产型企业出口额达到2.17亿美元,增长37.79%。出口产品结构得到调整,形成了鞋类、化工、纺织服装、机电、农产品等多种产品出口的格局。 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长。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23.15亿元,较年初增加117.93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10.4亿元,较年初增加14.6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448.45亿元,较年初增加92.06亿元。信贷融资力度加大。2008年下半年中央对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由“从紧”转变为“适度宽松”,我市信贷融资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96.22亿元,较年初增加57.5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64.89亿元,较年初增加27.4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14.91亿元,较年初增加22.08亿元。12月,金融机构现金收入合计155.69亿元,现金支出合计159.75亿元,全年累计回笼现金24.17亿元,同比多回笼17.16亿元。 保险业加强服务创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宜春市保险行业协会统计,全年保费收入19.4亿元,增长52%,其中财产保险4.5亿元,增长27%;人寿保险14.9亿元,增长62%。全年支付各类赔款3.3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2.9亿元,人寿险给付0.3亿元。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站)19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10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7.95%;一百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7.98%。城乡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80个,有线电视用户35.8万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率列全省第一,“广播村村响”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农村文化“111工程”稳步实施,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一村一品”活动全面开展,工作经验向中宣部推荐。万载得胜鼓等6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靖安水口东周古墓被评为200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高安华林周岭造纸作坊遗址在国内产生重大影响,宜丰天宝古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明月山国际华人华文作家笔会成功举办,《况钟明断十五贯》等一批优秀戏曲、影视和摄影作品获全国大奖。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成为全省首个“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万载县创建省卫生县城通过考核鉴定。2008年,10个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全面完成,11个卫生监督所全部独立运行。年末拥有各类医院40所,街道、农村卫生院180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3087张,其中医院病床7003张;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6798人,其中执业医生和助理执业医生6577人,注册护士5812人;专科疾病机构11所,人员328人;妇幼保健机构11所,人员619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1所,人员467人;卫生监督机构11所,人员229人。 体育工作再创佳绩。杨文军在北京奥运会上蝉联男子划艇双人项目金牌,我市代表队赴法国参加《城市之间》国际版决赛,在10个国内参赛城市中名列第2。 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平稳下降。据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74‰、死亡率5.9‰、自然增长率7.84‰,年末人口为544.46万人。出生人口素质得到提高,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得到控制,奉新县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据城市住户抽样调查,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44元,增收1143元,增长10.6%;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82.92元,增收569.46元,增长13.84%。在收入稳步提高的同时,居民消费逐步升级、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394.1元,增长20.0%,恩格尔系数为39.3%,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5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40.85元,增长12%,恩格尔系数为48.56%,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9.08平方米。在岗职工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9380元,增长18.32%。 民生工程保障全面落实。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17亿元,解决困难群体“4050”人员就业1.1万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城镇新增就业10.34万人。城、乡低保户月人均补差分别达到151.18元和56.6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2.4%。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分别为51.45万人和62.81万人。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360.68万人。儿童一类疫苗全部实行免费接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4.37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8491名普通高中贫困生、3.01万名中职学生和2016名考入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政府资助。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6.6万平方米;采取住房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廉租住房受益家庭6861户,基本实现了保障对象的应保尽保。搬迁深山区移民2518人。农村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经验得到中国残联的充分肯定。 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继续下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557.76万吨标准煤,增长11.44%,能源消费增速低于同期工业总产值增速21.4个百分点。其中,电力消费量44.93亿千瓦时,增长19.3%;煤炭消费量1175.2万吨,增长18.4%。万元GDP综合能耗1.2883吨标煤,下降4.02%。 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全市拥有环境监测站11个,环境监测人员132人。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减排指标全面完成,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全面推进,宜春经济开发区成为首批省级创建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单位。城市环境质量列全省第三。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一级优的天数为80天。饮用水源得到保护,宜春境内7条主要河流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在III类水标准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