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工业投资稳步增长,城市建设投资成效显著,教育文化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幅。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300万元,比上年增长2.83倍;第二产业投资24.05亿元,增长54.46%;第三产业投资38.89亿元,增长74.32%。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强劲,商品房购销两旺。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4亿元,比上年增长93.1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05.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1倍,实现销售收入10.4亿元,增长1.45倍,其中个人购房面积为105.56万平方米,增长1.24倍,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100%。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灵罗一级公路、昌万公路、二上线、鄱乐线等建成通车,玉山、广丰梨温高速公路挂线、上广一级公路、白景线、乐江线和三清山旅游公路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新建油路、水泥路778.1公里,完成砂石路垫层通车338.6公里。 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不断加大。新建公路101.37公里,改建公路124.17公里;城市新建道路长度2.6公里,城市新增道路面积66.6万平方米,城市防洪长堤71.13公里。动工兴建了玉山鸡头山、上饶县旭日、德兴高哥、广丰湖丰等11万伏输变电站,架设输变电线路30公里,新建、改造农网35千伏变电站33座;新办水电工程47座,新增水电装机容量5.1万千瓦时。上饶市区、德兴、玉山铅山、横峰等城市防洪和鄱阳湖综合治理工程顺利,一批病险水库得到除险加固,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国内贸易 全市消费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消费热点主要集中于交通、通信和住房等领域,假日消费正在成为新的亮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6亿元,增长13.0%。 从城乡看,城市消费品市场需求相对活跃,累计实现零售额27.8亿元,增长17.67%;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需求比较稳定,实现零售额78.88亿元,增长11.44%,增幅比城市低6.23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7亿元,增长19.98%,增幅高居各行业之首;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96.2亿元,增长13.28%。 消费档次明显提高。轿车正在逐步走向家庭,城市移动电话向普及化迈进,农村移动电话普及率不断提高,商品房热销带动家具及建筑装潢材料销售活跃,家用电器类商品中摄像机、高档音响、大屏幕彩电等高科技产品倍受青睐。全年在城区居民八大消费支出中,五升三降:食品消费增幅最大,为15.81%;衣着和家用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增幅分别为11.47%和12.78%;医疗保健增长10.84%;交通与通讯消费增幅最低仅为7.66%;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分别下降了46%和2.5%;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则下降21.9%。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市外和境外资金逐渐进入我市流通领域,各种超市、连锁、配送等新兴业态发展迅速,给商业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新的理念,优胜劣汰机制明显增强,市场建设步伐日渐加快。年末全市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达375个,全年成交额70.13亿元,其中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4个,成交额达6.35亿元,占全部成交额的9.05%。 六、对外经济 开放型经济取得突破。全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9563万美元,增长62%,其中出口8093万美元,增长64.6%,增幅比上年同期高34个百分点。一年来,从亚洲到北美洲、欧洲和非洲,从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副产品,我市外贸出口遍及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商品丰富多彩,出口贸易额不断攀升,出口正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出口总量居全省第三位。进出口外向依存度从上年的2.24%上升到3%。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全市合同引进市外资金183.67亿元,增长78%;共签约项目1319个,增长27%;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41.31亿元,增长141%,资金到位率为76.94%。来自长珠闽资金97.7亿元,有916个项目,实际进资97.68亿元,分别占总数的69.45%和69.12%,增长39%和145%;招商引资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一产项目181个,实际进资5.5亿元,分别占总数的13.72%和3.92%;二产项目776个,实际进资92.92亿元,分别占总数的58.83%和65.76%;三产项目362个,实际进资42.84亿元,分别占总数的27.45%和30.32%,二产比重进一步加大。大项目增多,合同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82个,占总数的6.22%,增长1.7倍,实际进资40.36亿元,占总数的28.56%,增长56%;合同引资过亿元的项目33个,占总数的2.78%,增长2.75倍,实际进资24.13亿元,占总数的16.6%,增长51%。全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8580万美元,增长50%,新批外资项目46个。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发展迅速,运输能力显著增强。网络结构进一步朝着适应市场需求的方向调整。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8811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4%。其中:公路增长0.2%。完成旅客周转量239734万人公里,增长24.2%;其中:公路增长24.7%。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新型通信业务不断涌现。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2.64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4亿元,增长82%;电信业务总量4.64亿元,增长21%。住宅电话发展迅速,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75.3万门,增加5.9万门。年末全市市内住宅电话用户18.46万户,农村电话用户32.98万户,比上年增加5.25万户;移动电话全年新增用户15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总数达14.2万户,邮电通信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市国内旅游人数258.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96亿元,同比增长30.3%。全年接待国外旅游者共计8900人次,比上年增长0.6%;全年旅游创汇收入390万美元,增长6.21%。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79.42亿元,比年初增加41.49亿元,增长17.4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45.6亿元,比年初增加8.22亿元,增长21.9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11.75亿元,比年初增加31.7亿元,增长17.61%。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4.55亿元,比年初增加38.66亿元,增长19.2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71亿元,增长10.52%;中长期贷款余额为63.78亿元,增长42.73%。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62.8亿元,增长31.3%,金融机构现金支出844.3亿元,增长30.8%,收支相抵,净回笼货币18.4亿元。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全市保费收入6.97亿元,增长52.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2亿元,增长2.2%;人身险保费收入5.55亿元,增长73.98%。全年支付各类赔款总额1.89亿元,比上年增长44.3%,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0.91亿元,增长31.9%;人身险给付金额0.98亿元,增长58.1%。参加社会保险职工人数增加,年末全市已有28.02万名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比上年增加0.66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