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1 宜春市统计局

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2007年,全市54个在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到位资金88.36亿元,完成投资88.63亿元。320国道大万段改造,武吉高速公路、宜安公路建设初步完成,完成市养公路改造160公里。

城镇化战略稳步推进。2007年全市投入城市建设资金22.1亿元,一批新型小城镇正在崛起,中心城市和县城的功能不断健全,城镇化率达到35.62%。围绕建设“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目标,中心城启动了“13579”绿色工程建设,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卫生城”一次申报、一次摘牌。

房地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9.3亿元,增长44.6%;其中用于住宅建设的投资24.3亿元,增长52.5%,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达82.8%。全年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227.4万平方米,增长40.4%;商品房销售额33.4亿元,增长62.6%。

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水泥12万吨/年,中成药2445吨/年,水库容量1300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1800吨/日,改建公路215公里。

五、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开创新局面。2007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7078人,在校学生24420人;普通中专招生4063人,在校学生8983人;普通高中招收学生29202人,在校学生87229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31801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90451人;小学在校学生47917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3%;在园幼儿115640人;成人高等、中等教育在校学生分别为4668人和976人。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研取得新成果。2007年末,全市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9456人,其中27288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全年共争取国家和省科技部门专项资金1409万元,增长97.3%;争取上级科技计划项目66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64项,共计130项。全年共验收鉴定科技成果100项,其中省级鉴定16项,市级鉴定84项,专利申请349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3项,成交额7188万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客货运输营运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公路、水路客运量5180万人,增长0.62%。旅客周转量25.09亿人公里,下降13.47%。公路、水路货运量4698.5万吨,增长1.03%;货物周转量44.83亿吨公里,增长6.26%。全社会营运机动车辆拥有量8.5万辆,增长16.44%。

邮电通信服务功能日臻完善。邮电通信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78亿元,增长9.88%。固定电话用户达85.66万户,下降0.83%,其中住宅电话59.91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15.86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153.17万户,增长47.56%,移动电话普及率28.36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1.99万户。

旅游业发展提速。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20万人次,增长35.3%,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亿元,增长16.23%;全年接待国际旅游者共计24987人次,增长47.9%,旅游外汇收入775.47万美元,增长119.06%。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三爪仑国家示范森林公园、明月山天沐温泉度假村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七、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33亿元,增长17.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62%。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6.7亿元,增长18.0%;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97.63亿元,增长17.0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稳步增长,实现零售额138.72亿元,增长16.49%;住宿餐饮业快速增长,实现零售额14.84亿元,增长26.86%。

八、对外经济和横向经济联合

对外开放成效明显。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组织和参加一系列招商引资和对外经贸活动,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全市引进重大工业项目190项,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68个,引进超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22个;实际利用外资2.67亿美元,增长13.2%;引进市外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120.1亿元。

对外贸易能力不断增强。2007年,外贸出口2.11亿美元,增长40.8%。全市出口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10家。

九、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保持稳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5.22亿元,较年初增加59.67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95.75亿元,较年初增加20.2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56.40亿元,较年初增加27.4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1.92亿元,较年初增加30.16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97.02亿元,较年初增加23.48亿元,短期贷款余额166.45亿元,较年初增加8.17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合计1545.91亿元,现金支出合计1538.90亿元,全年累计回笼现金7.01亿元,同比多回笼6.58亿元。

保险业加强服务创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宜春市保险行业协会统计,全年保费收入12.72亿元,增长13.96%,其中财产保险3.54亿元,增长34.7%;人寿保险9.19亿元,增长7.6%。全年支付各类赔款2.08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1.83亿元,人寿险赔款0.25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站)182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11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5.4%;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5.7%。城乡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70个,有线电视用户31.3万户。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加强,靖安水口东周古墓直接参评2007年中国10大考古新发现,樟树吴城遗址、丰城洪州窑遗址保护与利用规划方案通过省专家组评审,一批优秀戏剧小品在全国获大奖,铜鼓“秋收起义80周年纪念活动”、《中国红歌会—走进上高》、“红歌唱响新宜春”电视歌手大奖赛等均成功举办。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7年,7个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全面完成,11个卫生监督所全部独立运行。年末拥有各类医院41所,农村卫生院180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2168张,其中医院病床5075张;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5087人,其中执业医生和助理执业医生6138人,注册护士4934人;专科疾病机构10所,人员271人;妇幼保健机构11所,人员536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1所,人员457人;卫生监督机构11所,人员229人。

体育工作成绩斐然。成功开展了“群众体育年”系列活动,承办了第14届全国冬泳锦标赛等25项省级以上赛事,宜春籍运动员杨文军、冯桂鑫在国际比赛中夺冠。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