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平稳下降。据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71‰,死亡率5.85‰,自然增长率7.86‰,年末人口为540.61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据城市住户抽样调查,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800.35元,增收1646.91元,增长17.99%;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13.46元,增收460.58元,增长12.61%。在收入稳步提高的同时,居民消费逐步升级、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994.66元,增长8.0%,恩格尔系数为41.3%,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6.2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91.63元,增长11.37%,恩格尔系数为47.5%,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8.45平方米。在岗职工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379元,增长17.14%。 “民生工程”顺利实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万人,“4050”群体再就业807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1566万元,担保贷款2.16亿元,额度超过前三年的总和。免费职业培训7万人,创业培训6072人;免费职业介绍14.75万人,跨省劳务输出86.26万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1.85万人、48.6万人、24.96万人、23.89万人、13.03万人,五项基金总收入10.85亿元,增长40.52%。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人数349.24万人,参合率达87.37%,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8.25万人。纳入保障范围的城市低保对象11.6万人、农村低保对象11.44万人;实施城乡医疗救助人数达24.33万人,救助金额达6829万元;年末全市共有社会收养事业单位218个,年末在院人数32095人,临时救济人数达3097人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66.23万人,补助寄宿生生活费3.34万人,免费为12.88万人提供教科书。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20.48万平方米,受益家庭2342户;廉租房受益家庭1878户,其中租赁补贴676户,实物配租1202户。 十二、资源与环境保护 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2007年,争取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7个,总投资1.44亿元,启动了114个“空心村”治理工作,大力推进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规范土地市场,基本农田保护率稳定在85%以上。 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全市拥有环境监测站11个,环境监测人员109人。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数50项,项目投资额1928万元。启动了绿色生态宜春建设,宜丰官山获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强化环境监管和污染防治,开展了工业园区污水治理等八个专项行动,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一级优的天数为80天。饮用水源得到保护,宜春境内7条主要河流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在III类水标准以上。落实节能减排工作任务,丰城工业园列入全省六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之一。 注: 公报中所列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公报中所列工业经济指标均为年快报数据。 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