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1 宜春市统计局

2004年,是宜春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筹办农运会和加快发展的双重压力,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农运会取得圆满成功,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协调发展。

一、综合

经济发展为近10年最好水平。2004年,宜春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全市生产总值为2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5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11.5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89.5亿元,增长10.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构成,由上年的30.2:37.8:32.0调整为30.6:38.5:30.9。

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得到有效化解,居民消费价格涨跌有序。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9.2%,居住价格上涨6.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9%,衣着价格下降3.6%,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3.2%,医疗保健价格下降2.7%。

财政收入增长为近九年最好水平。200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5.33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46亿元,增长17.5%。财政总收入超亿元县市达8个,丰城市超6亿元;超千万元乡镇(街道)24个,比上年增加11个。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传统农业比重偏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二、农业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执行、粮食销售价格的恢复上扬,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农业生产形势喜人。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42.83亿元,比上年增长8%(按可比价计算)。主要农副产品一举摆脱了近5年徘徊不前的局面,各类农产品全面喜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316.42万吨,比上年增长21%。其中:早稻124.2万吨,增产27.9%,晚稻175.94万吨,增产17.6%;油料总产量12.24万吨,增长1.2%;水果总产量7.85万吨,增长76%;蔬菜产量115.65万吨,瓜果类产量19.1万吨。农作物全年种植面积达834129公顷,比上年增长6.4%。

畜牧水产业在调整中加快发展。全年生猪出栏352.35万头,增长15.8%;出售和自宰肉牛16.14万头,比上年增长7.5%。肉类总产量34.27万吨,增长16.9%。其中猪肉产量27.03万吨,增长16.2%;牛、羊、兔肉产量2.25万吨,增长10.3%;禽肉产量4.81万吨,比上年增长21.8%。禽蛋产量5.47万吨,增长8.5%。水产品产量达到22.13万吨,比上年增长5.3%。

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已建立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5个,创绿色食品品牌20个,16个有机农产品通过国家认证,万载县茭湖乡成为全国第一个乡域整体实施有机农业生产的乡镇,高安市评为“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市)”,宜丰县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称号,靖安县获“中国椪柑之乡”称号;十大农业主导产业实现综合产值36.9亿元,税收9800万元,分别增长74.3%和20.5%。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4年,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规模超历史,竣工里程达1317公里,新增通水泥(油)路乡镇11个、行政村258个。新建沼气池1.1万个,是上年的3.5倍。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38.6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0.02%。农用排灌动力机械70.92万千瓦,增长21.4%。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19.76万吨,增量4.7%。农药使用量9137吨,增11.6%。农村用电量60141万千瓦小时,增长7.3%。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4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0.1亿元,增长43.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78亿元,比上年增长30.75%。其中地方工业增加值28.34亿元,比上年增长37.2%。

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稳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7.93%,比上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8.65%,比上年提高3.5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28亿元,比上年增加0.37亿元;实现税金8.37亿元,比上年增加1.09亿元。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增加,有力地推动了建筑业生产迅猛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全年建筑总承包和专业承包施工企业实现利润13756万元。施工房屋面积472.9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322.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中心城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力度空前。2004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其中地方投资完成107.1亿元,增长32.1%。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以上投资97.3亿元,增长55.6%;农村投资22.7亿元,下降11%。在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60.4亿元,增长58.9%;更新改造投资10.8亿元,增长94.4%。宜春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投入资金8.67亿元,增长39.9%,完成了宜阳大桥、宜春大道、袁河西路、城区沥青路面铺设、小街小巷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袁山公园、状元洲公园、迎宾公园基本建成,袁河水厂主体工程进展顺利,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始启动。

房地产投资继续高速增长,房地产业持续升温。2004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4.4亿元,增长34.4%,其中用于住宅建设的投资9.4亿元,增长112.1%,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达75%。全年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78.6万平方米,增长10%;商品房销售额6.7亿元,增长18.2%。

全市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水力发电121万千瓦/年,水泥185万吨/年,胶合板5万立方米/年,粮食仓库库容380万公斤,改建公路357公里。

五、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开创新局面。铜鼓县山区寄宿制办学模式在全国、全省推介,宜春中学、丰城中学等一批优质高中新校区基本建成,高考二本上线总人数连续七年列全省第一,宜春学院面向全国27个省市区招生,在校生达1.4万余人。2004

年,全市普通高校招生4190人,增加94人;在校学生14893人,增加3109人。中等教育稳步发展,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新生3774人,在校学生10348人;普通高中24所,招收学生31311人,在校学生83612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25313人,相当于普通高中在校学生的30.27%。普及义务教育又有新进展,普通初中207所,初中学生240198人;小学1841所,小学学生42824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5%。幼儿教育蓬勃发展,在园幼儿75720人。成人教育取得新成绩,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3768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446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