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开放型经济 招商引资成绩突出。我市不断实施大开放战略,注重招商引资实效。2006年全市招商引资共签约项目1416个,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026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7.3%;引进市外资金102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22个,包括5000万元以上项目45个,1亿元以上项目9个。一产项目224个,二产项目953个,三产项目239个。 外贸出口增长较快。200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639万美元,其中进口641万美元,出口7998万美元,出口比上年增长68.4%。发生出口实绩企业38家,其中外贸流通企业出口66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1.6%;生产企业出口12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5.3%,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7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3.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公路建设成绩显著。2005年完成交通公路建设投资3.5亿元,新建水泥路197公里,新建油路55公里,砂石路垫层通车14.5公里,油路置面12公里,改建危桥20座1342米。济南至广州高速公路抚州段、抚州至吉安高速公路已列入国家计划,力争在“十一五”时期建成运营;京福高速公路抚州段已正式竣工通车,临宁线和东临一级公路全线开通,抚八线顺利竣工通车,市到县、县到县全部开通二级以上公路;农村公路建设突破1000公里,新增227个行政村通水泥路,通达率达48%。 2005年公路货运量1644万吨,比上年增长5.5%,公路货物周转量23.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1%,公路客运量2973万人,比上年增长4.5%,公路旅客周转量20.7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5%。 邮电事业进一步发展。邮政业务总量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全市移动电话用户72.36万户,比上年增长12.7%。 旅游业保持稳步增长。2005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37.29万人次,增长25.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36亿元,增长51.5%;接待入境游客10972人次,增长49.0%,旅游外汇收入362.33万美元,增长16.1%。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形势稳定。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2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企业存款40.59亿元,增长3.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22.73亿元,增长16.7%。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59.4亿元,比上年下降2.9%。其中:中长期贷款44.09亿元,增长25.0%;短期贷款112.51亿元,下降9.8%;城市信用社贷款11.9亿元,增长9.4%;农村信用社贷款50.9亿元,增长12.9%。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保费收入4.61亿元,比去年减少0.4亿元,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37911万元,增长2.2%;财产险保费收入8152万元,下降10.8%。全年财产险赔款6139万元,伤残、医疗、死亡给付1612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中小学素质教育管理体制已经建立,高考录取率连续七年居全省第一,普通高校录取比例达70.3%。全市共有小学1726所,在校学生34.88万人,比上年增长2.7%;普通中学232所,其中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5.81万人,比上年下降14.3%;普通高中在校学生8.7万人,比上年增长8.3%;中等职业学校37所,在校学生1.88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8.3%。 科技推广应用取得新成绩。“科技兴农万千百工程”进展顺利,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新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8项,省级56项,申报省科技进步奖6项。2005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9.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9项,省级54项,“南丰蜜桔优良株系杨小—26选育”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3.6亿元,技术贸易成交额6107万元,专利申请量120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抚州人民广播电台于2005年8月28日正式开播。全市通广播电视的行政村1844个,覆盖率达96%。全市有乡镇广播电视机构15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0.1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3.92%。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4个,比上年减少4个。其中医院39个,卫生院155个,妇幼保健院12个,专科疾病防治院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卫生监督所8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8587人,比上年增加137人。其中执业医师3150人,执业助理医师603人,注册护士2851人,药剂人员919人,检验人员498人,其他5661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6028张,比上年增加231张。 体育事业取得好成绩。我市3名运动员在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夺得金牌1枚、银牌1枚和一个第6名。在全国其他一些重大赛事上,有2名运动员在全国“塞纳杯”青少年举重比赛中均荣获金牌;有1名运动员分别获第一届亚洲残疾人举重锦标赛和公开赛上同一级别金牌。我市在省运动会上已连续6年夺得举重团体冠军,连续7年夺得羽毛球团体总分第三名。全市以“纪念《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10周年”为主题,成功地举办了“抚州市体育文化展示大会”系列活动。我市共有27种类型体育场地1885个,标准场地868个。抚州市一中被升格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及国家级优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解放以来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市体校有2名运动员正式进入省级。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深化。全市全年工业污染治理施工项目总数4个,本年完成投资102.3万元;新增治理废水能力18000吨/日,治理废气1.34万标立方米/时。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4010.1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3.3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7.84%。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市总人口381.31万人,出生率为14.16‰,死亡率为5.98‰,自然增长率为8.18‰。非农业人口年末达97.08万人,下降2.0%。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02元,比上年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33元,比上年增长13.0%,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3.4%。城乡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5.55平方米,增长0.6%;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9.55平方米,增长3.9%。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展,向8.7万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群众发放低保金7148万元;向8.66万名救助对象发放救助资金1317万元。企业下岗职工生活保障金、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实现100%发放。2005年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82万人,全年征收养老保险24455万元,比上年增长26.4%。建立了市直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和医疗求助制度,2324名下岗职工和退休人员享受了医疗保险。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全市有各类福利单位198个,床位8718张,社区服务设施591个。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益完善,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23万人,农村定期救济人数9.63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