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1 抚州市统计局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发展动力,大力实施“一招三化”战略,全力扩张经济总量,加大力度提升产业层次,努力构造和谐社会,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全市经济发展出现了喜人的变化:三农工作取得实效,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量首破百亿大关,城乡居民收入同步两位数增长,消费市场价格低位运行,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和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连续三年超过全省平均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19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05.86亿元,增长19.0%;第三产业增加值85.95亿元,增长11.7%。人均生产总值6894元,比上年增长14.6%。

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三大产业比例由2004年的28.7:38.6:32.7调整为26.8:40.4:32.8。二三一产业结构得到巩固和发展。与上年相比,第二、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了1.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27.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分别为6.82个百分点和4.22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低位运行。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7%,居住价格上涨3.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9%,交通和通信下跌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跌2.7%,衣着价格下跌8.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跌1.5%,烟酒及用品价格下跌0.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下跌0.8%。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1.0%。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2005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7万个,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5万人,跨省劳务输出57万人。

2005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工业经济总量小,竞争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二是城市化程度与我市所处的区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相适应,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偏弱。三是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四是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仍较严峻,社会保障任务仍然很重。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政策推动下快速增长。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达39.3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58万公顷,增长4.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77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09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2612公顷,比上年减少430公顷;农业总产值达116.6亿元,比上年增加3.5%,为增长较快的一年。

粮食总产量239.32万吨,比上年增加8.41万吨,增长3.6%;棉花总产量为3715吨,下降5.6%;油料产量6.03万吨,增长3.2%;水果产量33.65万吨,增长41.2%(见表1)。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24.37万吨,增长2.9%。出栏肉猪256.39万头,增长2.5%。

特色种植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市级龙头企业44家、省级7家,带动农户37.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5.2%。南丰蜜桔、黄栀子、金银花、白莲、烟叶等高效经济作物均得到较快发展。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6.2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完成销售收入96.3亿元,比上年增长40.9%;实现利税9.5亿元,比上年增长61.7%;全市工业用电6.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2.6%。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157.35%,比上年提高28.8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2)。

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快速增长。2005年我市重点培育的医药、机械、纺织、食品和化工五大支柱产业,完成销售收入62.8亿元,实现利税6.5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的65.2%、68.4%。全市二十户重点调度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利税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7%、59.2%。全市实现税金上千万元的企业有江铃底盘、珍视明药业公司、博雅制药公司、临川酒业有限公司、大亚木业(江西)有限公司、江西添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工业园区经济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10个工业园区内投产企业378家,比上年增加76家,新引进项目130个,新开工项目129个,新投产项目81个。完成工业总产值60.77亿元,比上年增长46.8%;实现销售收入55.88亿元,比上年增长55.9%;实现利税5.03万元,同比增长69.3%。园区经济呈迅速崛起之势,成为全市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

建筑业发展速度保持平稳。全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1%。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增加值为22.5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规模继续扩大。2005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0.95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城镇以上投资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地方投资增多。完成投资107.72亿元,比上年净增23.79亿元,占总投资的97.1%。二是国家到位资金增加。全市城镇以上投资项目国家资金到位6.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3%。三是投资重点突出。投资方向主要为农村道路及城镇建设等方面。2005年农业投资2.8亿元,增长39.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3.17亿元,比上年增长29.7%。

工业投资增长强劲,投资额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3.6%,比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200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4.85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2.4%;商品房施工面积427.7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6.09万平方米,分别下降9.0%、8.0%;商品房销售面积116.26万平方米,增长35.0%。

重点建设项目进度加快。全市25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5亿元,占年计划92.0%。廖坊水库枢纽工程建设和移民工作顺利进行。向莆铁路已正式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控制性工程可望2006年内开工建设。抚八线、钟岭110千伏输变电、孝桥220千伏输变电、惠泉啤酒生产线、抚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赣东大道、玉茗大道为示范街的中心城市主干道改造等重点建设工程相继竣工。通过大力整治和建设,中心城区市容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城市防洪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五、批发零售贸易业

随着我市市场建设步伐的加大,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2.82亿元,增长15.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9.90亿元,增长9.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87.49亿元,增长12.0%;餐饮业零售额11.73亿元,增长20.0%;其他行业零售额3.51亿元,下降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