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1 赣州市统计局

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71万人,增长0.8%。实施市级以上工业类科技项目44项;全年通过国家和省鉴定的科技成果38项,增长18.75%,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2项;评定市级科技进步奖25项,获省级科技成果奖4项。申请专利72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44项。科技部攻关项目“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试点城市”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全市19个艺术表演团体,全年共演出2642场。以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特色文化村活动为主题的群众文化深入开展,章贡区解放街道西津路社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崇义县人民广场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全市74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教育群众达70万人次。

广播电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一轮自然村“村村通”开始启动,全市通广播电视的村有3331个,占95.9%。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92%,电视人口覆盖率94%。《赣南日报》全年发行1656万份,《赣州晚报》发行484.8万份。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未发生甲类传染病。各县(市、区)基本都成为结核病控制项目县,覆盖人口达9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进行。公民无偿献血工作卓有成效,无偿献血量占临床用血的比例已达65%,总成份血的使用率为88%,分别比上年提高2.4个和23.9个百分点。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42所,其中医院68个,卫生院319个;拥有病床位1.1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69万人,其中医生0.65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市运动员在省级比赛中,共获金银铜奖牌99枚,其中金牌35枚。全市共举办247次运动竞赛会。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十二、资源与环境

认真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全年基本建设实际占用耕地9976亩,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退耕33127亩,土地整理复垦新开发补充耕地17798亩,耕地占补实现基本平衡。耕地减少的状况得到有效扼制。

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全市有13个环境监测站;全年完成治理污染项目25个,总投资3083万元;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52.3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12.47%,建成噪声达标面积16.6平方公里,城市区域环境的噪音平均值为55.9分贝,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城区空气质量状况良好,主要污染因子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酸雨频率继续呈下降趋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20.31%,粪便处理率57.45%,水冲公厕比率74.71%,分别提高17.07、14.92和10.56个百分点;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三清三改”成效显著,全市新增改水受益人口13.59万人,新增卫生户厕2.8万户。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我市国家界定的12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长趋势基本得到遏制,主要河流水质基本稳定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标准。城市地面水和饮用水源符合功能区划要求,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东江源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已获国务院批准,目前我市已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面积165.3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12.8%。全市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93.12万亩,其中完成封育治理面积49.04万亩。

十三、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845.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7.56万人,占80.12%,下降0.72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8.17‰,下降0.34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8元,增长9.8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53元,增长13.97%,是1998年以来增收形势最好的一年。

居民生活质量稳定上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镇为40.03%,农村为51.43%。年末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3882元,比年初增加554元。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分别达到5509元和1837元,增长8.23%和9.80%。在一般消费支出稳定增长的基础之上,消费层次进一步提升,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加快,住房、通讯、休闲旅游消费明显增长。城市住户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3.47平方米。农村住户人均住房面积27.28平方米。

十四、就业和社会保障

就业和再就业形势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就业人数为422.65万人,比年初增加3.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68.50万人,增加1.9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

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共拨付救灾款2060万元,规划建设13个灾民新村;全市4.72万户,10.51万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投入资金1568.3万元,改(扩)建敬老院64所;对10.75万户,28.30万贫困群众及4.41万名重点优抚对象实行了减免农业税政策;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3.62万人,增长3.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和退休职工33.42万人,比上年增加15.2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9.5万人,增长8.1%。

注:1.本公报指标为初步统计数据。

2.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