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9.46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0.2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9.79万平方米,增长6.5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08.73万平方米,增长1.98%。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快速增长,总量刷新历史记录。2004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增长33.3%,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65亿元,增长39.74%,总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投资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投资项目明显增多。2004年,我市城镇投资项目总数670个,同比增长32.4%;其中新开工项目458个,同比增长35.5%,项目总数和新开工项目数均创历史新高。二是投资结构明显改善。2004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7980万元,占0.9%,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34.63亿元,占39.1%,全部是工业投资,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了6.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53.23亿元,占60%,其中用于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投资达到20亿元,比上年新增投资12亿元。泰井高速、赣粤高速连线、319国道、省道和县乡公路等一批重点投资项目进展顺利,并按期或提前完成工程建设;吉井铁路、华能电厂二期、泰和水电站、东谷水库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已陆续展开。三是房地产开发继续成为投资热点。2004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4.24万元,增长27.6%。商品房施工面积达288.71万平方米,增长28.2%。其中,住宅面积为219.41万平方米,占总施工面积的76%。商品房竣工面积105.35万平方米,增长155.5%。 五、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回升明显,增幅创近七年来同期最好水平。200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消费市场呈现两个亮点:一是农村消费展现升温的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其中: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同期快2个百分点,近五年首次达到二位数增长,加快趋势表明,我市农村消费正在逐步摆脱长期以来偏冷的状态。二是餐饮业出现恢复性快速增长。全市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8.9%,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3.6个百分点,增幅高居各行业榜首;消费结构升级明显,住房、旅游消费热点初步形成。近年来,以改善生活质量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全面展开,2004年,全市住宅销售额达到3.5亿元,同比增长11.5%。旅游业全面火爆。2004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506万人次,同比增长40.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32亿元,同比增长39.89%;接待涉外游客2.6万人次,增长93.16%;创外汇收入503.6万美元,增长59.78%。 六、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迈出新的步伐。2004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52亿美元,实际引进内资111.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9%和56%,其中引进单项投资5000万元或300万美元以上工业项目56个,实际进资28.5亿元。进出口总额为5678.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1.2%,其中出口5255万美元,增长59.7%;进口423.9万美元,增长82.3%。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4690万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额565.1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增长加快。2004年,公路运输实现货物周转量19.48亿吨公里,增长3%,客运周转量20.48亿人公里,增长22%。旅客发送量4227万人,增长21%,货物运输量2165万吨,增长4%;铁路全年发送旅客223.36万人,增长20.58%。到达旅客163.5万人,增长28.73%。货物发送105.7万吨,增长32.79%。货物到达238.7万吨,增长13.1%。1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0.44亿元,增长40.8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81亿元,电信业务总量3.46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6.12万户,比上年净增16.6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6万户,比上年下降2.55万户。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122.1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4.07万户,电话普及率为26.2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强劲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2.69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79亿元,增长21.1%。其中,工商税收6.94亿元,增长26.9%;农业税收2.09亿元,下降21.9%。全年财政支出37.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农业支出和教育支出分别增长50.4%和11.3%。 金融信贷增长较快。我市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速度持续加快。200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2.62亿元,比年初增加49.50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4.40亿元,比年初增加19.2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6.56亿元,增加8亿元;中长期贷款61.18亿元,增加12.61亿元。 保险事业加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6.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3亿元,增长4.7%;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4.89亿元,增长2.9%。各项赔付支出1.1亿元,其中人身意外伤害险赔款0.24亿元,增长80%;财产险赔款0.86亿元,下降6.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基础进一步巩固,十三个县(市、区)通过了省组织的“两基”复验,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9%以上,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升学率达100%;普通初中在校生20.75万人;普通高中71所,在校生9.46万人;全市教育结构布局日趋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民办教育发展良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井冈山学院完成教育部本科办学水平评估,并已发展成涵盖9个学科、68个专业、在校生近1.5万人的综合性大学。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普遍增强。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55万人。全市共组织鉴定科技项目35个,评审科技进步奖38个,获省以上科技奖励1项,累计取得专利成果67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艺术馆14个;图书馆13个;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3.08%和95.26%,分别比上年提高0.01和0.02个百分点。在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全国、全省一等奖9项,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丰富多彩,文博、文保事业得到加强。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完善了农村卫生医疗条件,成立了两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立了全市疫情报告网络;公共卫生建设得到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19个,全年对卫生事业的基本建设为5125万元。卫生技术人员1.23万人,病床床位8562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