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1 南昌市统计局

新产品开发力度继续加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71.55亿元,比上年增长39.0%,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7.6%,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县区工业增势强劲,工业园区能级不断提升。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县区工业总产值110.07亿元,比上年增长30.1%,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6.1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2.3%。全市12个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3.77亿元,同比增长45.4%。

产品结构继续改善。原材料工业产品中,水泥增长1.4倍,钢增长11.1%,成品钢材增长18.1%,发电量增长3.3%;轻工业产品中,饮料酒增长17.9%,卷烟增长4.4%,纱增长8.1%,服装增长14.7%;在机电产品及耐用消费品中,汽车增长23.9%,彩色电视机增长53.2%,交流电动机增长34.5%,金属切削机床增长24.4%,家用电冰箱下降4.2%,冷冻箱增长59.5%;支农产品生产中,化学农药增长26.4%,农用化肥下降12.5%,大中型拖拉机94.2%。

建筑业

建筑业生产全面增长。2003年,我市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118.08亿元,比上年增长67.3%;施工面积2297万平方米,增长1.96倍;竣工面积637万平方米,增长77.0%。建筑企业组织结构逐步向技术密集、管理密集、资金密集相结合的方向调整,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继续提高。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达8万元,比上年提高6.0%。

金融业

金融业加强服务创新,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31.35亿元,当年新增203.2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45.18亿元,新增79.26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72.42亿元,当年新增154.3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04.42亿元,占新增贷款的67.7%。其中基建和技改贷款两项新增56.6亿元,同比多增26.7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6.7%,比上年高5.4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9.62亿元,当年新增25.87亿元。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604.72亿元,现金支出2510.19亿元,收支相抵,货币净回笼94.53亿元,比上年增加5.01亿元。

国内商业

努力改善消费环境,不断加快布局结构和经营业态调整,南昌商业的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城市170.38亿元,增长13.6%;吃的商品零售额21.29亿元,增长12.6%;穿的商品零售额18.52亿元,增长19.0%;用的商品零售额161.37亿元,增长20.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85.31亿元,增长13.1%;餐饮业15.25亿元,增长12.1%;其他行业0.62亿元,增长10.8%。

以汽车、通讯器材等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引领消费市场快速增长。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日趋明显,轿车、通讯、家电类商品消费进一步扩大。全年限额以上企业:汽车零售量1.05万辆,比上年增长4倍,其中轿车0.68万辆,增长5倍;移动电话8.77万部,增长4倍;摄像机0.11万架,增长83.9%;家用空调器11.07万台,增长63.4%;微型计算机0.79万部,增长50.6%;洗衣机5.25万台,增长9.5%;影碟机5.11万架,增长7.9%。

购物中心、连锁超市、折扣店等新型商业业态发展势头强劲,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至年末,全市共有连锁商业业态6种,全市限额以上连锁总店数达到16家,连锁门店数达到1021家,其中,连锁超市总店1家。连锁商业等新型业态显示出巨大活力,全市限额以上连锁商业企业12家,商品销售额31.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商品交易市场交易活跃。至年末,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289个,全年成交额275.7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农副产品市场成交额47.63亿元,增长27.0%。超亿元市场全年达到28家,其中:十亿元以上市场5家,实现成交额180.6亿元,增长12.2%。

商业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实现商品购进总额541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商品销售总额532亿元,增长41.5%,其中批发销售361亿元,增长42.1%。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取得新成绩。全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为13.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6%,其中出口10.04亿美元,增长38.3%;进口3.37亿美元,增长85.2%。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协议利用外资7.52亿美元,增长41.2%;实际利用外资5.84亿美元,增长58.8%。实际利用内资134.87亿元,增长1.08倍。

旅游

旅游业稳步发展。成功举办以“天香园国际都市候鸟节”为主题的旅游节等系列促销活动,促进和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13.4万人次,增长0.2%;实现旅游总收入34.3亿元,增长0.5%。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加快发展,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业运营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总量3925.97万吨,比上年增长17.3%。其中,铁路运输352.52万吨,增长6.1%;公路运输3398万吨,增长19.4%;水路运输174万吨,增长3.9%;民用航空运输1.45万吨,增长8.2%。2003年,旅客运输量受“非典”影响较大,全年完成旅客运输4522.9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2%。其中,铁路发送1083.69万人次,下降4.4%;公路运输33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2%;水路运输32.3万人次,下降4.2%。昌北机场全年共起降航班1.76万架次,比上年增长9.5%;进出港旅客达到117.22万人次,增长18.3%,其中发送旅客57.27万人次,增长19.7%。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24.02万吨,比上年下降66%。全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0.66万国际标准箱,比上年下降17%。

邮电通信能力和服务功能继续增强。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达31.30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发送包裹68.22万件,比上年增长0.5%,发送特快专递94.23万件,比上年增长20.4%。电信业务发展继续加快。国内长途电话1.42亿次,国际与港澳台电话业务量62.42万次。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60.36万门,新增20.7万门。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达7.0万门,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达250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15.56万户,其中:城市96.22万户,农村19.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2.00万户,无线寻呼用户0.95万户。年末全市电话用户普及率为25.64部/百人,其中市区42.42部/百人。年未互联网用户已达46.74万户。

二、所有制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