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1 南昌市统计局

所有制结构调整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非公有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限额以上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商业企业零售额1.2亿元,增长11倍;公有制商业企业零售额21.9亿元,比上年下降9.5%。非公有制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达89.12%,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各种所有制工业企业共同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股份制工业企业总产值168.56亿元,比上年增长22.9%;股份合作制工业企业总产值166.69亿元,增长54.1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总产值107.06亿元,增长30.5%。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

重大工程建设

重大工程建设继续大规模投入、高速度推进。

城市品位提高。2003年,我市以创建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为目标,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高素质塑造,注重增绿、增亮、增色、增净,做大了城市规模,做强了城市功能,做美了城市环境。

2003年,我市重点实施了城市交通工程:推进了6条对外道路建设,完成投资近4亿元。其中瑶湖大道道路已完工,9公里昌进公路一期春节前完成整幅道路,29.5公里省大公路、29.1公里南安公路完成半幅道路,实现通车;红湾公路已开工,南高公路正在抓紧拆迁;开工建设26条城中道路,完成投资近10亿元,其中昌东大道、洪都南大道、洪都北大道、高新北大道、北京西路已完工,解放东路、北京东路正在加紧建设,庐山南大道绿化、亮化已经完成;东外环高速公路已经开始拆迁工作,西外环高速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实施“百路大会战”,投入资金1亿多,改造道路109条。配合新建高校园区2个,改造中小学危房12万平方米;新增公交线路8条;竣工公建项目510项,建筑面积545.7万平方米;全面铺开青山湖体育公园建设;完成青云水厂三期工程;新建2座变电站、安装市内变压器130台;启动生米大桥和红谷滩新区液化气供应项目;完成了秋水广场的建设。完成青山湖污水处理厂土方工程,全面展开土建安装。在市政配套方面,增设地下管网,城市排水雨污分流工程全面开工;规范空中线网,电线、电话线、电视线、电缆线逐片规范;全年扩充公共绿地244公顷,新铺草面积138万平方米,新栽乔木42.8万株、灌木956.7万株,绿化覆盖率36.6%,绿地率34.8%,人均绿地7.1平方米;新增路灯6.18万盏;建成上营坊社区休闲广场、福州路休闲广场,增加免费开放人民公园。

公用事业

城市交通体系逐步改善,交通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年内城市公交系统在市区新辟、调整7条营运线路,添置了440辆公交车。至年末,公交运营车辆1447辆,运营出租车3450辆。全年公共交通客运量3.04亿人次。其中,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65亿人次。

公用事业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134万立方米。全年自来水售水量2.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7%,其中生活用水1.99亿立方米。全年全市用电量52.7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8.62亿千瓦?时,增长35.7%。至年末,全市人工煤气家庭用户达到11.11万户,比上年增长1.6%,全年人工煤气供应总量2735万立方米。

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

全市完成治理项目15个,废水排放达标率56.2%,二氧化硫去除率13.3%,烟尘去除率66.0%,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6.6%。

城市绿化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重点,全面推进绿化建设,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至年末,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为4708.8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281.6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1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68%;积极推进免费开放公园进程、全市免费开放公园6座,年末实有造林面积10325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7.1%。

四、社会事业

科技

坚持科教兴市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2003年全市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9项,专利申请量1217件,增长47.90%。技术市场更加活跃,全年技术交易签订合同1602项,技术交易额2.92亿元。

教育

加快教育发展与改革,继续推进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全年全市招收研究生2214人,比上年增加666人,增长43.02%,在校研究生4760人,增加757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7.24万人,增加2.77万人,在校学生18.44万人,增加5.17万人,毕业生2.58万人,增加0.93万人。全市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0.47万人,增加2.42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7.69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23.83万人;小学在校生37.18万人。在托儿童8.39万人。

文化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取得新成就。在全国和国际性重要文艺评奖中,南昌共获奖5余项,其中市群艺馆组织创作的戏剧小品《进化》获得“第十届曹禺戏剧文学奖、小品、小戏奖”金奖。东湖区文化广播旅游局组织创作的情景合唱《社区是我温馨的家》,获得第二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表演金奖。至年末,全市有市、县(区)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档案馆11个,博物馆11个。年内南昌博物馆成功举办了《故宫博物院明清书画珍品展》等14个展览,接待观众37.2万人次。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5个。广播电视播放时间延长,节目丰富多彩。江西人民广播电台节目4套,平均每天播音74小时;南昌人民广播电台节目2套,平均每天播音45小时。江西电视台节目5套,平均每周播放625小时;南昌电视台节目4套,平均每周播放514小时。全国有19个省、市、自治区卫星电视节目进入南昌有线电视网播放。新闻出版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出版报纸3.24亿份,杂志0.58亿份,各类图书1.96亿册。

体育

我市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3项世界冠军和2项亚洲冠军,在全国比赛中,南昌运动员共获7枚金牌,6枚银牌和2枚铜牌。

社会福利与救助

整合政府救济与社会帮困资源,社会福利与救助事业持续发展。全市有53.92万职工和19.09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49.46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有17.5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市城镇社会服务设施337个,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床位数4938张,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3813人。全市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有12.70万人,销售社会会福利彩票991.5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34.5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394.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