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历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经济重镇、旅游都市、特色瓷都”总体构想,紧盯年初确立的目标任务,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完成了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综合 总体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4.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84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1.58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2.36亿元,增长12.1%;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14582元,比上年增长13.9%,以上年末汇率换算达1869美元。 价格水平温和上涨。2006年,我市市场物价涨幅处于调控范围。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1.7%。从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看,价格变动呈“五升一平二降”格局,消费弹性较小的食品类价格、部分垄断商品价格涨幅较大,而多数消费弹性较大的日用工业消费品价格仍呈下降趋势。居住、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娱乐教育文化及用品五类价格指数分别上涨7.7%、1.5%、1.4%、0.3%;烟酒及用品价格与上年持平;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和交通与通信价格均下降1.4%。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深入推进,2006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2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7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10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控制在4.5%的调控目标以内。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86.1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 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运行质量还不高,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仍较突出;二是产业层次总体偏低,资源能源集约利用有待提升;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相对滞后;四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五是投资拉动效应有所弱化。 农业 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2006年,我市认真贯彻中央战略部署,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了农业生产良性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32.98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49.8万吨,比上年增长1.1%,为我市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2006年,我市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种植业、养殖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91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17家,省级龙头企业1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比上年增长7.6%。 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林业产值2.4亿元,比上年增长27.2%;畜牧业产值8.18亿元,比上年增长5.2%。主要畜产品生产好转,全年肉类总产量4.67万吨,比上年增长1.83%;渔业产值2.29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工业和建筑业 主攻工业初见成效。2006年,我市继续实施工业第一位发展战略,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工业投入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2.9亿元,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02.91亿元,增长21.28%,增速比上年加快6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132.83亿元,增长14.66%;轻工业产值54.52亿元,增长27.52%,重工业产值148.39亿元,增长19.17。2006年,全市工业领域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为36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工业总量不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达到63.3、187.5和6.3亿元。 地方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完成总产值126.23亿元,增长26.7%,占全市工业比重达62.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焦化、华意、中景、德宇、陶瓷股份“五朵金花”竞放;“高新开发区、乐安江工业园、陶瓷科技园”“三匹黑马”竞驰。部省属工业生产止跌转升,2006年,部省属工业总产值完成76.68亿元,比上年增长7.2%,比上年加快4.7个百分点。 陶瓷振兴进展顺利。2006年,全市完成陶瓷工业总产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25.6%,陶瓷出口创汇379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7%。陶瓷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分别引进内资和外资2.21亿元和900万美元。成功举办了2006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吸引12个国家(地区)的27家企业及国内十大产瓷区618家企业前来参加展示、3200名采购商(其中境外1200名)前来采购、约1万名中外游客前来观光。在本届瓷博会上,协议引进外资1亿美元、内资30亿元;经贸洽谈会贸易签约10项,对外交易8000万美元,内贸交易总额2.8亿元,其中现场销售额2000万元,均比上届有较大增长。围绕陶瓷出口向主渠道集中,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陶瓷展销活动,在加大打击非法陶瓷展销力度的同时,先后组织几十余批次陶瓷展团出国办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园区工业蓬勃发展。2006年,我市各工业园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全力搞好招商引资,促进了园区工业健康发展,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9.18亿元,占全市工业的30.4%,同比增长35.27%,增速比全市工业快14.73个百分点。民营工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全市已拥有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174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0%,完成工业总产值62.98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8.4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8.9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增长。2006年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9.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3.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8%。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调控政策,采取“有保有压”措施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适度增长。全年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9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非国有单位投资完成4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占全部投资总额的50.7%,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国有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87亿元,比上年下降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