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1 景德镇市统计局

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2006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4.51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住宅投资7.84亿元,增长18.8%;全市房屋住宅施工面积221.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商品房住宅施工面积183.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7%。

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0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分地区看,城市市场增长步伐快于农村市场,全年城市的零售额达5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县及县以下零售额为1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分行业看,饮食业增幅最高,达20.1%,增幅比批发零售业高3.6个百分点。

消费拉动效应增强。住房、汽车、旅游、消费类电子通讯产品、教育和文化体育休闲等成为消费热潮,进而转化为城市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的需求。消费增长成为经济上升的重要力量。在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中,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62%,拉动GDP增长9.1个百分点,成为“三驾马车”中的主导力量。

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再创新高。全年外贸出口总值为120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总量创历史最高记录。在出口产品中,陶瓷出口总值达379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7%,占全部出口总的比重达31.55%,比上年提高6.68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形势喜人。2006年,全市新批准利用外资项目35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26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1%;实际利用外资59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4%。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迅速发展。2006年,杭瑞高速景德镇段顺利通车,成为我市向东挺进的一条重要通道;济广高速景鹰段建设迅速,南环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实施。全市客、货运输全面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733.46万吨,比上年增长5.1%。全年完成客运量1008.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2%,其中铁路客运量112.41万人次,增长8.4%;公路客运量876万人次,增长3.7%;民航客运量10.54万人次,增长22%。

邮电通信稳定增长。2006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42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0.1%。年末固定电话总用户达33万户,新增0.4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34.67万户,新增用户达2.8万户。新兴的信息业务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网络建设等均取得新的进展。传统邮电业务稳定增长,其中函件业务量增长1.5%,包件业务量增长6%,报刊发行量增长1.2%。

旅游产业加速做大。2006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661.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3.54亿元,增长19.01%;接待入境游客5.93万人次,增长23.4%,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903万美元,增长20.73%。旅游总收入达到25.1亿元。全市旅游业带动直接就业人数7000余人,间接就业人数3.5万余人。景区景点建设进一步加快,深度挖掘陶瓷文化博览区等陶瓷文化旅游产品,加强了洪岩仙境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佳洋陶瓷股份公司和新都民营陶瓷艺术公司创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的申报工作,完善了瑶里、月亮湖等旅游景区景点的配套设施,整理打造金竹山寨景区。我市被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旅游质量不断提升,全省星级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再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和3个单项第一,新增具有国家导游员资格人员47人,累计达到374人。根据测算,2006年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1.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旅游业日益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9.7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支出2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基建支出1.94亿元,增长44.5%,支农支出1.39亿元,增长18.6%,教育事业费支出3.77亿元,增长18.6%。

金融存贷良性扩张。2006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居民储蓄存款达137.67亿元,增长12%;各项贷款余额达135.1亿元,增长10.6%。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70.53亿元,增长21%,金融机构经营效益稳步提高。

保险业务有序开展。2006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33.5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寿险保费收入2.7亿元,增长6%。赔款支出5393万元,增长5.6%,其中寿险赔付1250万元,比上年下降20.7%,财产险赔付4143万元,增长17.4%。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6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达27.51万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9.58万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2.15万人。2006年,全市普通中学专任教师633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357人,所占比重为21.4%;小学专任教师705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673人,所占比重为52.1%。

科技事业稳步推进。2006年,科技进步不断加强,组织申报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0项,已立项43项,争取国家和省科技经费659.7万元,专利申请量164件。组织鉴定验收科技成果24项,3个科技项目分别被省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评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乐平被列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市)试点县。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上年的1家增加为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15家,当年新增3家。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2006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群艺馆5个,图书馆3座,广播电台3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中波)为94%;电视台3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5%;《景德镇日报》发行总量702万份,比上年增长3.22%,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改版后的《瓷都风情》文艺晚会深受中外宾客和市民欢迎。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女子瓷乐团出访海外获得好评。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2006年,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完善,市急救中心、浮梁县传染病区、浮梁疾控中心、昌江疾控中心已投入使用。市直各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争取中央和省建设项目资金468万余元,对9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扩建。城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6个。全市拥有卫生机构(含个体)275所,其中医院28所、卫生院39所;拥有病床3889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589人,其中执业医生1539人,注册护士1765人。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2006年,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举办各项体育运动达20次,参加人员超过1万人次;体育竞技水平有新的提高,体育健儿在省级以上体育竞赛中获得较好成绩。据统计,在全省各类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242枚,银牌147枚,铜牌81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