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1 南昌市统计局

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中共南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历史罕见的暴雨、百年难遇的高温、前所未有的干旱,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主要指标达到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641.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82亿元,比上年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324.16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264.04亿元,增长13.5%。

财政收入增势良好。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76.47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41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其中,增值税4.63亿元,增长18.5%;营业税11.89亿元,增长33.3%;契税2.81亿元,增长82.6%。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县区财政收入对全市地方财政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7%。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固定资产投资

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亿元,比上年增长67.9%,增幅比上年提高26.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完成投资189.29亿元,增长92.6%;城乡集体投资21.10亿元,增长6.6%;城乡私人投资9.23亿元,增长15.3%。

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民间投资加速启动。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月报口径,下同)中,基本建设投资95.37亿元,增长1.17倍,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50.4%;更新改造投资33.91亿元,增长48.0%,比重为17.9%;房地产投资60.01亿元,增长73.1%,比重为31.7%。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0.15亿元,比上年下降24.1%;第二产业投资45.50亿元,比上年增长89.2%,其中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完成投资45.15亿元,增长89.2%;第三产业投资143.65亿元,增长93.5%。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例为0.1:24.0:75.9。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88.7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6.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25.28亿元,比重为13.4%;民间投资75.30亿元,比重为39.8%。

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6.65亿元,比上年增长78.4%,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5.2%。

房地产投资增长加快,房地产业稳步升温。2003年,我市坚持“控制总量、有序开发、激活市场、促进升值”模式,出台系列政策,激活房屋买卖。全年拍卖挂牌出让土地29宗,计3715.07亩,市本级实现土地经营收入21.22亿元,通过土地储备,新增融资29亿元。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60.01亿元,比上年增长73.1%;商品房施工面积660.3万平方米,增长44.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50.4万平方米,增长45.1%,占商品房施工面积的83.4%。存量房交易持续攀高,全年成交过户面积156.3万平房米,增长56.3%。

价格

市场价格低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3.6%,居住类价格上升3.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2.5%。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升0.2%,衣着类价格下降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3.9%,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7%。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水平比上年下降0.3%。

农业

全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努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作,进一步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1.29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种植业产值16.50亿元,比上年下降1.3%;畜牧业产值17.70亿元,比上年增长4.2%;渔业产值16.19亿元,比上年增长7.1%。

调整种植结构,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全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为52:48。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16万公顷,下降7.6%;棉花播种面积0.195万公顷,增长25.7%;油料播种面积7.54万公顷,下降13.7%;蔬菜播种面积3.81万公顷,下降0.6%。粮食总产量135.53万吨,下降10.2%;油料产量6.90万吨,下降9.3%;其中:花生3.51万吨,下降10.5%;油菜籽下降5%。棉花产量0.11万吨,下降28.4%。苗木、果树等经济林发展加快。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57公顷。茶叶产量758吨,增长6.5%。水果产量1.04万吨,增长4.3%。

农副产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扩大生产。全年肉类总产量22.94万吨,增长2.3%;生猪出栏数223.24万头,比上年增长1.3%;牛奶产量6.23万吨,增长6.8%;家禽出笼3440万只,增长0.5%。。水产品产量25.80万吨,比上年增长6.6%。

积极推进减量使用化肥工作,全年化肥施用量比上年减少0.54万吨。

农产品经营品牌意识增强。粮食作物优质品率92%,生猪良种率85%,水产品优质品率为30%;建成了特种水产、花卉苗木、无公害水果等8大特色种养示范基地,和优质大米、瘦肉型猪、绿色无公害蔬菜等10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已获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6个,共57.5万亩。

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组建了10个农产品行业协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省级龙头企业1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2家,14家龙头企业、30个品牌获国家绿色产品证书

完成退耕还林15.2万亩;全市外洪圩堤建设全面达标,30座病险水库土方达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4公顷,兴建“小山塘”、“小门塘”802座。

工业

工业领域继续通过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朝着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方向,促进“园区经济增旺、支柱产业增强、改制步伐增快、上市企业增加”,生产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9.76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轻工业增加值59.5亿元,增长29.7%;重工业增加值69.9亿元,增长30.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7.56亿元,增长24.0%。

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总体水平大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4%。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8.96%,比上年提高14.9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2.71亿元,比上年增长53.2%;实现税金34.63亿元,增长17.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7.43亿元,增长48.4%,占工业利润总额的76.8%;实现税金30.27亿元,增长16.3%,占工业税金总额的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