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1 景德镇市统计局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落实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和部署,一手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一手抓经济发展,围绕建设“经济重镇、旅游都市、特色瓷都”发展战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顺利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综合

总体经济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3.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95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1.67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2.99亿元,增长17.1%;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12629元,比上年增长13.9%,以上年末汇率换算达1557美元,突破1500美元。

价格水平温和上涨。2005年景德镇市认真贯彻国家调控政策,保持了调控与经济协调发展,物价涨幅处于调控范围。2005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在经历了前3个月逐月上升后逐渐趋稳,4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比3月回落3.2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1.2%。在引发价格较快上涨的食品类价格中,粮食类价格上涨3.8%,水产品价格上涨6.0%,蛋类价格上涨12.9%,鲜菜价格上涨19.6%,但干鲜瓜果和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则分别下降1.8%和0.7%。

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华意公司与TCL成功合作,宇宙瓷厂政策性破产正加紧实施,景德镇瓷厂和华风瓷厂政策性破产项目已列入国家计划,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改革取得新进展,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村税费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减负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深入;财政体制改革向前推进,会计委派制度得到不断巩固和强化;政府采购规模进一步扩大,资金节约率达9.9%;市农村信用社组建市农村合作银行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市城市信用社组建市商业银行改革工作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85万人,比上年增加1.97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19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位于4.5%的调控范围内。

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一是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二是工业发展进程不快;三是农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四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五是投资拉动效应趋弱;六是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

农业

农村经济健康发展。2005年,景德镇市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两减免、三补贴”政策,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形势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30.64亿元,在上年较高基础上增长6.0%。尤其可喜的是粮食生产在继上年创下单产历史新高、总产历史次高的基础上,克服严重旱灾影响,实现早稻增长4.4%、总产基本持平的好成绩。据统计,200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134.05万亩,比上年增加4.5万亩,增长3.47%,粮食总产达4.92亿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成为又一个丰收年。加大农村道路、通讯、绿化、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1.8万人饮水困难,新增沼气池2000口,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可喜的变化。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新增省级龙头企业4家,全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52%。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蔬菜、茶叶、养殖三大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乐平蔬菜再奏凯歌,2005年乐平实现高效经济作物产值11.03亿元,占种植业的产值比重达70.5%,比上年提高15.8个百分点;浮梁茶叶突破亿元大关,全年完成茶叶总产量3.36万担,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03亿元。

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林业产值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畜牧业产值为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48%,主要畜产品生产好转,全年肉类总产量4.58万吨,比上年增长7.02%,生猪年末存栏39.07万头,比上年下降0.95%,家禽存笼286万羽,比上年增长5.54%;渔业产值1.91亿元,比上年增长9.82%。

工业和建筑业

主攻工业初见成效。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5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56%,增速比上年加快9.46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110.98亿元,比上年增长8.51%,非国有企业产值46.06亿元,增长32.67%;轻工业产值37.64亿元,增长25.97%,重工业产值1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1%。

地方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焦化、华意、中景、德宇、陶瓷股份“五朵金花”竞放;“高新开发区、乐安江工业园、浮梁县工业园”“三匹黑马”竞驰。全年规模以上地方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4.53亿元,比上年增长21.4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60.2%,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6.1%。

陶瓷振兴开启重大转折。借部省之势,举全市之力,成功举办了2005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按照“建好平台、扩大贸易、打响品牌、做大产业”的总体要求,呈现出规格高、规模大、人气旺、门类全、影响广、效益好等特点,在贸易洽谈、文化交流、技术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内贸交易总额2.52亿元,外贸交易总额6085万美元。围绕陶瓷出口向主渠道集中,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陶瓷展销活动,在加大打击非法陶瓷展销力度的同时,先后组织几十余批次陶瓷展团出国办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围绕陶瓷生产向园区集中,高标准、快速度建设陶瓷工业园和陶瓷科技园,陶瓷工业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7亿元,入园企业近40家。陶瓷科技园融资1亿元,征地1500亩,2.5公里的主干道和2公里支线以及水、电、气、通讯设施正在加紧建设,已有23家企业入园。全年陶瓷工业总产值完成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1.86%,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

园区工业蓬勃发展。2005年,我市各工业园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全力搞好招商引资,促进了园区工业健康发展,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全年三大园区开工投产企业达13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4家,比上年增加13家。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96亿元,比上年增长81.6%,创利税4.23亿元,比上年增长84.2%;完成工业总产值41.75亿元,比上年增长72.3%,对地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