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持续发展。据年快报统计,2004年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1.3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4.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7.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3.5%。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快速扩张。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比上年增长59%,规模跃上历史新高峰。投资快速增长主要动力来源于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分别拉动投资增长32.8和11.3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调整优化。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61亿元,比上年增长41.8%;第二产业投资29.16亿元,增长72.2%;第三产业投资56.98亿元,增长52.9%。其中房地产开发规模得到有效遏制。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1亿元,同比增长5.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5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20.6%,所占比重较上年同期下降11.3个百分点。 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总体向好。在建设领域投资急剧扩张,生产领域稳步增长的同时,流通领域持续旺盛。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比上年加快2.74个百分点,增速创1995年来新高。分地区看,城市市场增长步伐快于农村市场,全年城市的零售额达35.41亿元,增长16.4%;县及县以下零售额为8.67亿元,增长13.2%,低于城市市场增幅3.2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饮食业增幅最高,达18.1%,增幅分别比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高2.25和12.05个百分点。 消费结构升级初现端倪。2004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以“住”和“行”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升级初步确立。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8%,好于小康水平。在“住”方面,全市住宅投资达7.98亿元,同比增长25.2%,比重上升6.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12.45亿元,同比增长52.8%,其中,个人购买商品房12.25亿元,同比增长50.6%。城镇居民人均房屋使用面积达到19.27平方米,同比增长1.8%。在“行”方面,据相关部门资料显示,2004年全市私家车以每月50辆的速度增加,摩托车已超出城市增容能力,正呈现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并驾齐驱”新景象。 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平稳增长。全年外贸出口为66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4%,总量改写历史记录。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支撑作用明显,出口总值达2194万美元,占全部出口总值的比重达33.1%,同比增长32.7%,增速最快。 利用外资不尽人意。2004年,全市新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8个;合同外资金额646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1.1%;实际利用外资141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2.9%。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2004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2352万吨,比上年增长5.8%。全年完成客运量1987.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其中铁路客运量17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1%;公路客运量1798万人次,增长4.9%;民航客运量9.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倍。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46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6.0%。年末固定电话总用户达32万户,突破30万户,新增5.22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31.18万户,新增用户达1.02万户。同时新兴的信息业务有了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网络建设等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传统邮电业务有增有降,其中函件业务量增长13.1%,包件业务量下降1.5%,报刊发行量下降12.5%,长途电话业务量增长65.4%。 旅游业生机勃勃。2004年旅游总收入为25.32亿元,占GDP的15.3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为1205万美元,同比增长1.3倍。本年共接待国内游客501.73万人次,同比增长66.95%,725.6万人天,同比增长31.9%;接待海外旅游者4.02万人次,同比增长100.78%,9.51万人天,同比增长132.9%。旅游商品收入为10.63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42%。全市旅游饭店客房住宿出租率为78.5%。 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13.2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7.74亿元,同比增长17.2%,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契税等主体税种增长较快,企业所得税增幅最高,达60.5%;财政支出14.8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基建支出9410万元,增长31.5%,支农支出9746万元,增长32.8%,教育事业费支出26809万元,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6650万元,分别增长16.0%和22.0%。 金融存贷良性扩张。2004年,金融部门认真贯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行业呈现出“发展快、运行稳、趋势好”的特征。至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57.2亿元,比年初净增20.32亿元,同比增长14.8%;各项贷款余额达136.96亿元,比年初净增19.06亿元,同比增长13.9%,值得可喜的是,贷款增量创出近年来的新高,增量与2003年同比多增7亿元,与2002年同比多增6亿元,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增强,支持经济发展的水平提高。至年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较年初下降1.34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较年初下降9.11个百分点,金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全年金融机构累计回笼现金337.8亿元,投入现金336.3亿元,现金净回笼1.5亿元,金融机构经营效益稳步提高。 保险业务有所下降。2004年全市保费收入30554万元,比上年下降3.4%,其中寿险保费收入23700万元,下降3.1%,财产险保费收入6854万元,下降4.2%。赔款支出5106万元,比上年下降15.6%,其中寿险赔付1576万元,下降26.3%,财产险赔付3530万元,下降9.7%。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4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达27.43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达10.71万人,比上年增长1.2%,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1.44万人,增长32.7%。2004年普通中学专任教师达6239人,比上年增长5.4%,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达907人,所占比重为14.54%;小学专任教师7753人,比上年增长1.2%,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达2736人,所占比重为35.29%。 科技事业稳步推进。2004年,全市财政用于科技三项费用投入达190万元,全市组织实施国家级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省级高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等各级各类科技项目72项。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2004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群艺馆5个,图书馆3座,广播电台3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中波)为90.6%;电视台3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0.2%;《景德镇日报》发行总量586万份,比上年增长3.9%,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