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1 景德镇市统计局

2004年,是景德镇千年华诞之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建设“经济重镇”、“旅游都市”、“特色瓷都”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顺利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综合

总体经济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5.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03亿元,比上年增长9.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7.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10842元,比上年增长15.0%,以上年末汇率换算达1311美元,突破1300美元。

价格水平温和上涨。2004年是我国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的第一年,我市认真贯彻国家调控政策,保持了调控与经济协调发展,物价涨幅处于调控范围。2004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在经历了前6个月逐月上升后逐渐趋稳,7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比6月回落1.9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3.2%,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在引发价格较快上涨的食品类价格中,粮食类价格上涨27.4%,水产品价格上涨23.5%,肉禽及其制品和蛋类价格均上涨20.1%,但鲜菜和鲜果价格则分别下降8.1%和13.6%。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2004年,我市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重点骨干企业改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华意与TCL的冰箱合作项目正式投入生产;得雨公司国有股减持工作基本完成;焦化改制股权设置方案确定,黑猫股份上市工作加快推进;首都机场并购景德镇机场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红旗瓷厂依法破产工作准备就绪,宇宙瓷厂政策性破产工作取得突破。全市209户市县属国有企业完成改制108户,63户正在改制,改制面达82%。城市信用社改制开始启动,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试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交通投资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农村税费配套改革推向深入,减负成果得到巩固,全市核减农业税1803万元,人均调减20多元。

千年庆典成果丰硕。2004年是景德镇千年华诞之年,按照“陶瓷文化搭台,经贸旅游唱戏,市场方式运作,国内外共同参与”的思路,成功组织了各项庆典活动,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举办了首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日本、英国等23个国家及国内9大产瓷区的政要、参展商、采购商、陶艺家参加了博览会,有近6万人参加了博览会期间的各项活动。举办了部省共建国家陶瓷科技城?陶瓷材料与工程国际研讨会、国际知名陶瓷产区市长(景德镇)峰会、国际陶瓷教育艺术交流大会、中国古陶瓷学会2004景德镇年会、世界陶艺家瓷都行、首届瓷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国际性陶瓷科技文化旅游交流活动,促进了景德镇与国际先进产瓷国家和地区在陶瓷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了景德镇的瓷都形象和地位。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83.03万人,比上年增加3.15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05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90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低于4.5%的调控数。

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是:经济总量不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工业基础薄弱,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缓慢;农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利用外资形势严峻,招商引资面临新的挑战。

农业

农业实现丰产丰收。中央“一号文件”的东风吹绿了农村广阔田野,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效益提高。2004年农业实现增加值14.03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比上年加快5.4个百分点。尤其可喜的是粮食生产一举扭转了多年下滑的局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据统计,200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129.6万亩,比上年增加14.2万亩,增长12.3%,早、中、晚单产分别达到350公斤,444公斤,416公斤,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总产达4.92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05亿公斤,增长27.0%,创下近7年来的新高,成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

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林业产值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9%;畜牧业产值为6.78亿元,增长6.3%,主要畜产品生产好转,全年肉类总产量4.28万吨,增长1.1%,生猪年末存栏40.05万头,下降4.4%,家禽存笼271万羽,下降16.1%;渔业产值1.59亿元,增长11.4%。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27.24亿元,增长6.1%。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95.92亿元,下降6.8%,非国有企业产值31.32亿元,增长70.2%;轻工业产值54.3亿元,增长28.4%,重工业产值72.94亿元,下降8.0%。地方工业地位彰显。2004年我市地方工业发展加快,重点企业和园区工业发展引人注目。焦化、华意、中景、德宇、陶瓷股份“五朵金花”竞放;“高新开发区、乐安江工业园、浮梁县工业园”“三匹黑马”竞驰。全年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0.79亿元,同比增长47.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55.64%,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55.9%。

陶瓷产业呈现振兴之光。2004年,围绕部省共建陶瓷科技城,精心打造陶瓷教育、科研、交流、产业四大基地,陶瓷工业园建设加快,陶瓷科技园全面启动,陶瓷国企改革有序推进。2004年,陶瓷工业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达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园区已初具规模;陶瓷科技园奠基开工,已完成8平方公里总体规模设计和2平方公里起步区控制性详规。全年陶瓷工业总产值完成20.5亿元,同比增长17.1%,占全部产值的比重达10.76%,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园区工业异军突起。2004年,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乐平乐安江工业园、浮梁县工业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健全完善管理体制,锐意创新工作思路,全力搞好招商引资,促进了园区工业健康发展,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全年三大园区开工投产企业达10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1家,比上年增加29家。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创利税3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完成工业总产值2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对地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