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西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 2008-03-31 03:19 2007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实现了江西崛起新跨越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546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连续五年实现 12%以上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0.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827.3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1732.0亿元,增长10.7%。人均生产总值12562元,比上年增加1764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6∶51.7∶31.7,二三一结构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855.0亿元,增长16.3%,占GDP的比重达52.2%。 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全年财政总收入突破600亿元,达664.6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同比加快 6.4个百分点,已是第五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9.6亿元,增长27.5%,同比加快6.7个百分点。财政结构优化,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全年税收收入556.6亿元,增长32.0%,比财政总收入增幅快3.8个百分点。其中,企业所得税94.0亿元,增长 52.4%。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83.7%,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县级财力显著增强。所有县(市、区)财政收入均超亿元,其中,贵溪市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南昌县、青山湖区、丰城市、西湖区、广丰县超10亿元,另有13个县(市、区)超5亿元。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等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持。全年地方财政支出902.6亿元,增长29.6%,同比加快6.1个百分点。其中,医疗卫生、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快速增长,分别达87.9%、54.9%、51.3%。 市场物价上涨幅度较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其中城市上涨4.4%,农村上涨5.8%。价格变动结构性特征明显。食品类上涨11.9%,成为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6%。
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年末从业人员2369.6万人,比上年增加48.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900.8万人,减少6.6万人;第二产业663.3万人,增加23.8万人;第三产业805.5万人,增加31.3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2万人,城镇净增就业人员32.5万人。跨省劳务输出达到558.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7%。 二、农业 农业生产发展势头良好。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551.9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7%,其中稻谷播种面积 3225.8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603.5千公顷,增长0.4%。棉花种植面积81.7千公顷,增长3.6%。蔬菜种植面积500.5千公顷,下降 1.0%。粮食总产量1904.2万吨,增产7.7万吨,总产量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造林133.2千公顷,增长53.0%,森林覆盖率达到 60.05%,位居全国第二位。 畜牧业生产回升,渔业生产稳定。由于中央和省出台了包括良种补贴、母猪饲养补贴、疫病控制、生猪保险及税费减免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下半年全省生猪呈恢复性增长,并且增长速度加快。全年肉类总产量247.4万吨,增长3.0%,其中,猪肉增长3.3%。生猪出栏 2381.5万头,增长4.8%;生猪存栏1420.1万头,增长5.7%。水产品产量196.1万吨,增长9.0%。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839.9千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5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4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506.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7.3%,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596.5万千瓦,增长14.3%;联合收割机达2.2万台,增长29.7%;农用运输车30.7万辆,增长1.2倍。实际机耕面积达2350.8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1650.3千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31.3%,提高7.1个百分点。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32.7万吨,增长0.1%。农村用电量63.1亿千瓦小时,增长 30.7%。 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新增1万个自然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全年阳光转移培训25.2万人,转移就业人数22.8万人,转移就业率达90.6%。全省各级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300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2264.1亿元,增长21.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突破40%,达 41.4%,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4%,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61.7亿元,增长 24.6%,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增长。支柱产业支撑作用加强。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42.0亿元,增长31.0%,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9.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4.6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次能源生产总量1800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8.4%;发电量465.0亿千瓦小时,增长14.9%;原煤2380万吨,增长13.3%;钢材1349.5万吨,增长9.3%;水泥4957.0万吨,增长19.5%;服装7.3亿件,增长39.3%;机制纸及纸板106.2万吨,增长17.2%;十种有色金属67.7万吨,增长23.9%。
工业经济效益再创新高。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 5000亿元,达到533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5%;实现利润251.7亿元,增长50.6%;实现利税518.6亿元,增长42.6%。与此同时,亏损企业数和亏损企业亏损额实现了双下降,分别下降13.1%和17.3%。在全省37个行业中,有36个行业实现了盈利,其中利润增幅在30% 以上的有31个。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突破200%,达203%,同比劲升27.7个百分点,列入考核的七项指标有6项好于上年同期。 工业园区快速发展壮大。年末全省入园投产工业企业达7319家,比上年末增加340家;安置从业人数 126.4万人,净增就业人数2.5万人,增长2.0%,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239.8亿元,增长32.8%。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金分别完成 3823.5亿元、216.5亿元和203.9亿元,分别增长48.6%、54.1%和4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园区达10家,比上年增加7家,其中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首次突破4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