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卫生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5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5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3个,妇幼卫生机构11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9万人,其中:医生7582人,护师、护士6910人。医院、卫生院床位1.52万张。 文化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全年全市开展了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132次,演出节目1000余个,送戏下乡642场(次);送电影“进社区、下乡村”320场;赠送书籍21.5万册。全市有市、县(区)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档案馆11个,博物馆11个,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5个。全年南昌博物馆成功举办了14次展览,接待观众42.7万人次。 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不断发展。2004年,江西人民广播电台节目4套,全年播音30427小时;南昌人民广播电台节目2套,全年播音14235小时。江西电视台节目5套,全年播放33998小时;南昌电视台节目4套,全年播放26757小时。全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卫星电视节目进入南昌有线电视网播放;全年出版报纸3.97亿份,杂志0.51亿份,各类图书1.81亿册。 体育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第28届奥运会我市运动员获得金牌1枚;在第五届全国农运会上,我市运动员获得金牌4枚、银牌2枚,名列全省第一;成功承办老运会,举办市运会和万人健步行活动。 社会福利与救助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市区低保标准由165元/人?月提高到190元/人?月,农村县区由125元/人?月提高到150元/人?月;全年全市享受低保人数10.59万人,共发放低保金8244万元,比上年增加2083万元,发放社会救助资金3116万元,增加713万元。全市有58.71万职工和20.47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46.19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有48.0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市城镇社会服务设施401个,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床位数4964张,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3817人,全市共有10.59万人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四、人民生活 人口 就业 人口保持适度增长。据抽样调查测算,2004年全市人口出生率13.43‰,死亡率5.34‰,人口自然增长率8.09‰。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60.7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41.9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52.59%;女性人口218.88万人。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04年全市城镇新增从业人员7.0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万人。年末社会从业人员239.6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81.49万人,第二产业64.43万人,第三产业93.68万人。年末全市在岗职工51.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4万人。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33.8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6万人。全市个体私营从业人员38.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2%。 居民收入和储蓄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2004年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12078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588元,增长12.0%。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8744元,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3414元,增长21.6%。 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据抽样调查,至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30.67台,家用空调88.67台,影碟机58.0台,移动电话87.33部,家用电脑20.0台,热水器75.0台;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70台,轻骑、摩托车30.75辆,洗衣机13.25台,热水器12台,移动电话49.75部,影碟机24台,家用空调13台,家用电脑1.25台。 城乡居民储蓄不断增加。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58.41亿元,当年新增75.61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5.54亿元,新增62.39亿元;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2.87亿元,新增13.23亿元。 居住 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至年末,市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7.8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1平方米。居民住宅成套率达到93.0%。 说明: 1、本公报所列各项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数据基本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南昌经济社会统计年鉴》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