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39.46亿元,增长15.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18.64亿元,增长17.2%;日用品类实现零售额8.16亿元,增长8.6%;通讯器材类实现零售额6.18亿元,下降2.4%;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5.32亿元,增长19.1%;化妆品类实现零售额3.83亿元,增长44.3%;体育娱乐用品类实现零售额2.39亿元,下降4.5%;汽车类实现零售额60.85亿元,增长17.6%;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46.24亿元,增长20.8%。 从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商品零售数量看,全年汽车零售3.48万辆,增长13.6%,其中小轿车零售2.59万辆,增长26.6%;液晶等离子电视机零售4.12万台,数码照相机5.53万台,微波炉5.42万台,房间空调器11.73万台,微型计算机9.74万台,移动电话机47.07万部。 【引进内资】 全年共引进内资项目4452个,比上年增加1118个;协议内资451.07亿元,增长3.5%;实际到资额324.39亿元,增长6.9%,其中,实际利用内资279.15亿元,增长33.6%。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53.89亿美元,增长14.1%。其中,出口293.94亿美元,增长15.0%;进口159.95亿美元,增长12.4%。贸易顺差133.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2%,占出口总额的45.6%。 在全市进出口总值中,外商投资企业实现270.80亿美元,增长12.2%,其中出口163.10亿美元,增长13.2%;私营企业实现106.30亿美元,增长29.4%,其中出口88.46亿美元,增长27.5%;国有企业实现67.98亿美元,增长1.1%,其中出口35.50亿美元,下降3.0%。 全年一般贸易进出口216.95亿美元,增长11.8%,其中,出口147.09亿美元,增长14.0%;加工贸易进出口178.46亿美元,增长19.3%,其中,出口119.73亿美元,增长18.3%。 在出口中,机电产品出口152.42亿美元,增长20.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7.80亿美元,增长21.6%。台湾是厦门市第五大贸易伙伴,全年对台进出口贸易总额38.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自台进口31.19亿美元,增长22.6%;对台出口7.12亿美元,增长39.5%。 【利用外资】 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56个,合同利用外资18.9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2.0%;实际利用外资20.42亿美元,增长60.6%。其中,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83个,合同外资14.60亿美元,下降23.0%,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量的76.8%,其中新批项目30个,合同外资5.42亿美元;增资项目43个,合同外资9.18亿美元。 全年有274家外资企业办理增资,增资项目合同外资额12.45亿美元,下降6.9%。全年外商投资项目数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是0.6%、30.6%和68.8%。全年合同利用外资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是2.9%、40.1%和57.0%,其中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交通仓储邮电业、批发和零售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合同外资分别增长2.8倍、1.3倍和9.6倍。 全年有78个国家/地区来厦门投资,其中本年新增5个国别(地区)投资者。全年《财富》500强在厦新增设项目1个,增资(含股权转让)项目6个,合同外资共234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6%。 【对外劳务与投资】 全年对外协议投资项目数74个,投资额1.12亿美元。实现对外劳务承包合同总金额1013万美元,下降69.7%;完成营业额10035万美元,增长8.5%;全市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668人,减少840人;年末在外劳务人数9046人,比上年末减少235人。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 至年末,全市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3家,其中政策性银行分行1家、政策性银行代表处1家、中资非法人商业银行11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1家、中资法人金融机构3家、中外合资银行1家、外资独资银行1家、外国银行分行10家、外资银行代表处4家。其中,当年新增2家机构。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1.19万人,比上年增长5.4%。 年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27.1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6%。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30.42亿元,增长8.8%,其中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929.44亿元,增长25.6%;企业存款余额985.91亿元,下降5.0%。 年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369.44亿元,增长10.9%。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01.73亿元,增长17.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93.22亿元,增长10.5%;中长期贷款余额1321.75亿元,增长15.9%。 中资金融机构全年人民币现金收入3615.08亿元,比上年末下降6.4%;现金支出3671.65亿元,下降6.5%;收支相抵净投放56.57亿元,下降7.4%。 【证券】 至年末,全市拥有本地法人证券公司1家,证券经营部28家,其中当年新增3家证券营业部,6家证券服务部和4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年末证券经营机构从业人员1028人,比上年增长1.03倍,证券机构总资产68.94亿元,增长下降40.9%,证券投资者开立的资金账户66.49万户,增长1.6%,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53.77亿元,下降43.6%,证券交易总额7421.27亿元,下降38.1%,证券营业部利润总额4.92亿元,下降56.3%。 至年末,本地法人期货经纪公司3家,期货营业部8家,其中当年新增4家期货经营机构。期货从业人员389人,增长82.6%;期货机构总资产10.37亿元,增长3.0%;期货投资者户数17163个,增长1.6倍;客户保证金余额7.38亿元,增长0.1%;期货交易额10397.83亿元,增长1.3倍;期货机构利润总额4605.62万元,增长64.3%。 至年末,全市有境内上市公司18家,其中当年新增合兴包装、安妮股份、新华都等3家上市公司;发行A股公司17家,B股公司1家;上市公司总股本74.71亿股,增长21.7%;流通股本49.95亿股,增长36.5%;总市值397.79亿元,下降56.0%;流通市值234.58亿元,下降49.8%。 【保险】 至年末,全市拥有保险公司主体26家,其中当年新开业4家保险公司,3家机构实现升格,全省首家保险公司法人机构君龙人寿正式挂牌营业;分支机构131家,其中当年新增33家;专业中介机构28家,其中当年新增1家;兼业代理机构679家,其中当年新核准274家。保险从业人员1.79万人,增长41.0%。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6.87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60亿元,增长13.5%;人身险保费收入31.27亿元,增长38.9%。保险业资产总额89.23亿元,增长25.1%;保险密度为1929元,增长24.0%;保险深度3.0%,比上年提高0.36个百分点;累计赔付支出16.35亿元,增长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