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贸易 消费领域不断拓宽,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我市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共建设“农家店”、“农资店”485家及12个配送中心。连锁规模扩大,经营从超市、百货店向多业态、多领域拓展。现代物流配送迅速发展,物流企业不断壮大,盛辉、盛丰等2家物流企业入选2007-2008年度福建省示范物流企业。福建坤兴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列为2007年度全国“双百市场工程”的试点企业,福州果品批发市场列为2007年度全国“双百市场工程”建设项目。我市粮食批发市场、果品批发市场及蔬菜批发市场被评为省首批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0.99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分城乡市场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52.9亿元,增长23.2%;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88.1亿元,增长14.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809.1亿元,增长21.1%;住宿餐饮业126.4亿元,增长23.4%。居民消费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消费热点进一步拓宽,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汽车、家居、通讯类商品消费快速增长。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化妆品类增长16.8%,金银珠宝类增长43.7%,中西药品类下降12.8%,书报杂志类下降1.3%,家具类增长55.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21.4%。汽车及相关商品消费增长迅速,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9.0%,与此同时,石油类零售额也增长28.3%。 会展业稳步发展。全市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128场,其中全国性会展4场,成功举办了“第99届中国日用百货商品交易会暨中国现代家庭用品博览会”等展览。年货会、车交会、住交会、人才交流会等一系列常设性的展会连年不断,进一步引导大众消费,促进交流。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迈上一个新台阶,完成投资额1001.45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全年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946.54亿元,增长35.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76.47亿元,增长25.0%。 “东扩南进、沿江面海”的滨海发展战略稳步推进,鼓山新区、金山新区等新区建设形成规模,南台岛开发建设加大步伐,商品房市场需求活跃。全年商品住宅完成投资269.64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商品住宅施工面积2034.1万平方米,增长12.4%;商品住宅竣工面积411.8万平方米,增长0.2%;住宅空置面积6万平方米,下降49.2%。全年商品房交易成交额124.17亿元,增长7.1%;二手房交易成交额87.59亿元,增长40.5%;商品房交易面积525.06万平方米,增长6.3%;二手房交易面积380.10万平方米,增长19.1%。 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全年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04.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4%。已建成或基本建成江阴港区2#、3#泊位、国电福州发电厂一期、力恒锦纶、永怡工业区(爱默生)、闽江学院四期等20个项目,新开工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151亿元,超过年度计划111.6%,已正式动工或部分动工建设的有温福铁路福州段、福厦铁路福州段、向莆铁路、机场高速公路二期、中铝瑞闽高精铝板带、戴姆勒轻型汽车等58个项目,开工率达73%,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92项预备、前期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12.1亿元,已有天邦电讯、华昆赛车、杜坞粮库、国宾大道上街段等18个项目动工建设,福州至永泰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市政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城区通行能力进一步提高,梅峰中路、高桥路等道路建成投入使用,乌山西路西段、鼓东路、华屏路等市政道路拆迁并交地施工,鼓山大桥、福峡路动工建设,市区路网日渐完善,城市发展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城市道路总长度984公里,道路面积1858.3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0平方米。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开辟公交专用道,市民出行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全年新辟公交线路12条,调整公交线路17条,投放环保公交车586辆,年末公交车营运线路达111条;全年新增公交车205辆,年末拥有公交车2067辆,每万人拥有公交车12.49标辆;日客运量达115.82万人次。市区共有自来水厂10座,综合生产能力150.90万吨/日;液化气供气总量11.31万吨,其中家庭用气5.88万吨,城市气化率达98.4%。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达200.2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生活用电41.64亿千瓦时,增长16.9%;工业用电121.91亿千瓦时,增长13.3%。 对外经贸、旅游 对外经贸持续健康发展,出口稳步增长。充分利用外资,促使经济发展。全市新批合同外资项目234项;新批合同外资金额13.2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4%;实际利用外资按可比口径达17.02亿美元,增长5.0%。虽然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加大,但我市外贸出口仍保持稳步增长。全市进出口总额186.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进口总额63.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出口总额123.18亿美元,增长13.1%。从出口主体看,外资企业出口76.26亿美元;内资企业出口46.9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6%和17.5%。从出口产品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6.7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64.67亿美元,分别增长13.3%和15.3%。2007年,我市成功举办了“5·18”海交会,积极参加“6·18”、“9·8”等活动,签约成果均创新高。全市新批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含增资)68项,世界500强企业已有76家在福州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范围逐步扩大。在注重招商引资的同时,坚持内外协调,积极引导企业对外投资,加强技术合作,促进良性互动。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068.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完成营业额3844.3万美元,增长73.9%;期末在外人员5063人,增长58.7%。 旅游业在资源开发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成效。以昙石山文化、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等文化旅游为重点,充分挖掘闽都文化、温泉生态、滨海休闲等资源,加快全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不断拓展旅游市场。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80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境外游客人数57.2万人次,增长2.3%;旅游外汇收入5.01亿美元,增长7.4%。2007年末,全市共有星级宾馆饭店77家,客房共计10701间。 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业继续发展。全市实现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增加值14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交通运输业营运能力持续增强。全市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货物发送量:铁路348.39万吨,比上年下降4%;公路6733.62万吨,增长12.3%;水运5556.42万吨,增长1.3%;民航5.65万吨,比上年增长4.1%。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旅客发送量:铁路5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4%;公路11333.02万人次,增长8.0%;水运99.07万人次;民航424.72万人次,增长12.0%,其中,新开辟深圳-福州-大阪国际航线,运送旅客7000余人次。全市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6433万吨,比上年下降27.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495万吨,下降46.5%。全年集装箱吞吐量120.2万标箱,增长19.0%;旅客吞吐量5.3万人次,增长15.6%。全年“两马交流”客运直航852航次,旅客吞吐量5.30万人次。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9532.1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7.82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