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邮政电信业快速发展。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0.60亿元,比上年增长22.6%。金融类、速递物流类、邮务类三大板块业务收入基本呈现三分之势,收入结构更加合理。全市新增程控交换机11万门,年末程控交换机总容量390万门。年末电话用户298.24万户,比上年增长3.6%;移动电话用户448.03万户,增长15.8%;全市共有IC卡公用电话2.4万部,其中市区1.4万部;全市电话普及率47.32部/百人,其中市区77部/百人。网络信息技术普及,覆盖面广。2007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达60.09万户,宽带网用户达45.41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6.1%和34.5%。 金融、证券和保险 存款增势良好,信贷结构继续调整,金融态势保持稳定。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平稳增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46.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823.47亿元,增长22.3%。贷款增长强劲,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工业生产、重点项目建设、私营及个人贷款、个人消费领域。在各项贷款中,中长期贷款规模及增速均明显大于短期贷款。年末中长期贷款余额(人民币,下同)1687.45亿元,增长29.7%;中长期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余额494.24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占87.9%;短期贷款余额916.16亿元,增长15.2%。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加快,2007年末,共有3家外资银行在榕设立分行。 股权分置改革进一步深入,证券市场红火。全市辖区内共有上市公司18家,证券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72家,股民资金开户总数201.95万户,其中本年股民资金新开户数67.20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49.9%和594.2%。全年股票、基金交易量大增,交易额高达25170.63亿元,比上年增长4.5倍。年末共有期货营业部14个,全年期货交易量276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保险业发展迅速,业务量明显增加。全市财产险保费收入17.70亿元,比上年增长37.9%;人身险保费收入40.84亿元,增长32.8%,其中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5.69亿元,增长1.5%。全年财产险赔款支出9.40亿元,赔付率53.1%;人身险赔款支出1.49亿元,年金给付1.07亿元,满期给付5.86亿元,死伤医疗给付0.57亿元。2007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保险营业网点311个,2家外资保险机构在福州设分公司,2家外资保险机构在福州设立代表处。 科学技术、教育 科技创新技术提高,科研开发能力增强。全市共实施星火计划220项,其中国家级6项,火炬计划163项,共有48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奖。2007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1家,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入驻企业55家,金山科技企业孵化器入驻企业123家。全市受理专利申请3088件,批准授权1687件,比上年增长17.2%;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告2780件,比上年增长25.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69家,其中上市公司26家(含境外上市)。全市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92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年末市科技园区共有企业217家,软件园入驻企业298家。科技园区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16亿元,比增12%,利税19亿元,出口创汇7.5亿美元。以科技园区为主要载体,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民营科技迅速发展,年末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达618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8家。 质量技术监督不断加强。全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共抽查2958家企业产(商)品,批次合格率为94%,其中生产领域抽检1156家企业产品1260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0%;流通领域抽检1802家企业商品2018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6%。全市共有15家企业22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20万台件。 坚持教育优先,着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市拥有高等学校35所,在校生24.54万人(含研究生);高职高专院校20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91所,在校生12.76万人;高中125所,在校生13.17万人;初中342所,在校生27.31万人;小学1633所,在校生48.01万人。全市共有省标准幼儿园30所;省级达标中学54所,其中一级达标中学10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9.5%;小学英语开课率94.3%,信息技术开课率85.0%。全市拥有民办小学41所,民办普通中学56所,民办高校17所,民办高校在校生4.57万人。 文化、卫生和体育 突出闽都文化特色,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闽剧《红豆缘》、《功德碑》、《血砚记》及评话《网上情缘》等一批文艺精品创作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大奖”等全国性大奖,“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启动建设,“激情广场大家唱”群众性参与程度高,首届南后街元宵灯会盛况空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持续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稳步提高,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拥有文化馆13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61个,艺术表演团体15个,艺术表演团体演出3222场次。全市拥有广播电台2座,广播节目17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9%;电视台2座,电视节目16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6%。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20.61万户,比上年增长5.2%,有线电视入户率63.8%;行政村广播电视联网率87.1%。全年出版图书2618种,9100万册;报纸27种,48000万份;各类杂志128种,2780万册。全市共有群艺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15个,收藏文物20.77万件;公共图书馆14个,总藏书502.49万册。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城区卫生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继续加强,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各级卫生医疗网。初步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全市卫生机构1896家,其中医院78家;卫生机构床位1.96万张,其中医院床位1.50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62万人,其中医生11588人;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2.41张,每千人拥有医生1.85人。市区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9家,卫生技术人员949人。全市共有村卫生所2273家,卫生技术人员4214人;民营医院40个,床位1485张。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成绩喜人。2007年我市运动健儿在各类国际比赛中共获得金牌3枚,银牌5枚的好成绩。福州代表团在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夺取了体育竞技与精神文明双丰收,获得8金、6银、4铜,金牌总数位居参赛城市第8位、省会城市第6位,创历史最好成绩。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全民健身节启动仪式、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大型全民健身展示活动、全国登山健身大会闭幕式暨海峡两岸登山活动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年末全市拥有体育场馆416个,全民健身点319个。全年共举行县以上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30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