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8 阜阳市统计局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中,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比上年增长36.3%,书报杂志类增长24.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7.9%,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6.4%,中西药品类增长10.1%,食品烟酒类增幅22.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3.8%,日用品类增长23.0%,汽车类增长13.3%。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额1123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0.2%。其中,出口8441万美元,增长26.5%;进口2794万美元,下降52.1%。一般贸易出口5145万美元,增长7.9%,加工贸易出口1527万美元,下降1.33%。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3家,实际利用外资5700万美元,增长29.8%。引进境内省外项目755个,实际到位资金38亿元,增长31.1%。

全年旅游总收入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30万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国内旅游收入14.8亿元,增长2.8%。接待海外游客4584人次;接待国内游客256万人次,增长14.8%。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2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3106万吨,旅客运输量5250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2.8%、11.1%;货物运输周转量32.7亿吨公里,旅客运输周转量37.0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8.5%、7.9%,港口货物吞吐量189.2万吨,增长3.4%。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6.4亿元,增长8.4%;邮政业务总量2.2亿元,增长32.0%。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32.8万户,增长11.0%;移动电话用户126.2万户,增长61.9%,全市电话普及率51.4%。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财政收入3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地方财政收入13.9亿元,增长21.8%。其中,增值税增长36.0%,营业税增长30.1%,企业所得税增长50.1%。全年财政支出54.7亿元,增长29.7%,其中基建支出增长79.6%,农业支出增长16.8%,教育支出增长35.6%,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9.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51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企业存款75.9亿元,增长61.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88.4亿元,增长17.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73.9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短期贷款171.5亿元,增长16.8%;中长期贷款82.6亿元,增长21.5%。

全市保险系统保费收入9.7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4亿元,增长23.7%;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7.3亿元,增长22.2%。赔款和给付2.3亿元,增长1.6%。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3亿元,增长14.9%;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0.9亿元,下降12.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所,当年招生5840人,在校生20288人,毕业生4892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0所,在校生7.7万人。普通中学571所,在校生67.9万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3.1万人,初中在校生54.8万人。普通小学2834所,在校生103.4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7.2%,小学学龄入学率为99.6%,成人中小学校在校生2.1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独立科技研究机构8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22人,其中科学家与工程师59人。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1100万元,其中研究与开发经费219万元。全年共取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75项。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56项,成交金额486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民营科技企业迅速壮大,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4.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年全市专利申请公开量252件,其中发明专利45件,实用新型专利105件,外观设计102件。

全市共有县以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9个,其中系统内3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31.6万台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33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8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20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1座。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2.8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全年报纸出版量2519.6万份;期刊出版量1.0万册。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62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16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个。医院、卫生院床位10937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435人,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6054人,注册护士3470人。

2006年我市在全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上,共夺得78.5枚金牌,36枚银牌,37枚铜牌,运动成绩列全省第三位,有6人9次打破全省纪录。发展二级运动员19人。举办综合性运动会10次,单项比赛74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43次,参加活动8.3万人。销售体育彩票6300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6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6‰,比上年上升0.7个千分点;死亡率为4.4‰,降低0.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9.2‰,上升0.8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54.6万人,常住人口841万人。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17元,比上年增长1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930元,增长10.5%,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3.7%,交通与通讯支出增长6.2%,衣着支出增长8.0%,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增长9.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6%,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48元,比上年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54元,增长12.1%,其中,食品支出增长5.9%,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6.3%,居住支出增长34.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7.9%,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