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增收较多,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成为阜阳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最快、形势最好的一年,顺利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37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9亿元,增长10.4%;第二产业增加值117.1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141.3亿元,增长11.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486元,比上年增长15.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3∶29.4∶38.3变化为2006年的31.7∶30.9∶37.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2%,其中,粮食上涨3.0%;油脂下降7.8%;居住类上涨5.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涨2.2%;交通和通讯工具上涨1.0%;烟酒及用品上涨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7%。医疗保健用品价格微降。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2.2%。其中,轻工业产品上涨2.2%,重工业产品上涨2.2%;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2.3%,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2.1%。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80.5万人,比上年增加7.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59.8万人,减少9.3万人;第二产业125.5万人,增加11.9万人;第三产业95.2万人,增加5.0万人。年末在岗职工26.7万人,比上年略有增加。全年劳务输出203万人,其中有序输出173万人,新增劳务输出12.5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5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0.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保持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较快增收的难度加大,城乡差距较大;经济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发展环境仍需优化,投资规模依然偏小,结构不尽合理;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二、农 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21.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5%,棉花种植面积24.3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88.6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05.4千公顷。粮经面积比由上年的76.9∶23.1调整为78.4∶21.6。 全年粮食总产量449.0万吨,增长20.0%。其中,夏粮249.7万吨,增长13.0%;秋粮199.4万吨,增长30.1%。全年油料产量13.1万吨,增长5.1%。棉花产量2.7万吨,增长45.7%。蔬菜产量336.5万吨,增长11.9%。水果产量61.3万吨,下降5.1%。 当年造林面积3757公顷。全年肉类总产量52.5万吨,比上年增长2.7%。禽蛋产量11.3万吨,增长3.2%。水产品产量10.1万吨,增长6.3%。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66.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2%;农用拖拉机14.6万台,增长2.7%;农用运输车9.0万辆,增长7.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4.0万吨,增长2.1%。农村用电量6.9亿千瓦小时,增长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4.4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5.2亿元,增长21.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30.1亿元,增长16.4%。国有企业17.3亿元,增长9.9%;集体企业0.8亿元,增长3.1%;股份制企业40.9亿元,增长23.8%。重工业增加值39.2亿元,增长37.0%;轻工业增加值26.1亿元,增长4.3%。 全年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7.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8.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4.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54.0%,饮料制造业增长5.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7.0%,医药制造业增长6.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卷烟增长3.5%,饮料酒增长11.8%,原煤增长28.5%,合成氨增长17.6%。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0,高于全省19.3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190.8亿元,增长31.8%;实现利税29.8亿元,增长31.9%,其中利润13.8亿元,增长31.8%。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0.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20万平方米,增加1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城镇投资104.5亿元,增长18.8%;农村非农户投资8.1亿元,下降2.5%。全年城镇投资项目中,第一产业投资0.3亿元,比上年略有增长;第二产业投资61.8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投资42.4亿元,增长31.7%。 “6611”工程全年完成投资97.7亿元,其中省“861”计划项目完成投资45.9亿元。阜阳华润电厂两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西气东输”天然气利用工程开始供气;刘庄煤矿建成投产;阜亳高速建成通车,治淮工程顺利实施,临淮岗洪水控制和移民迁建工程全面建成;阜六、阜合高速和颍上船闸等续建项目加快实施;市体育中心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体工程竣工,阜阳大学筹建工作正式启动;华润电厂二期工程和国投新集刘庄电厂项目已具备上报国家发改委优选的条件。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6亿元,增长13.0%。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7.3亿元,增长9.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06.3亿元,增长13.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9.0亿元,增长11.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0.6亿元,增长20.3%;其他行业零售额4.1亿元,增长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