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突出“加快发展、富民强市”主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抓实干,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增加投资,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运行速度逐步加快,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继续提高,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增长。据初步测算,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280.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增速较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18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114.67亿元,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94.97亿元,增长6.8%。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4.4:41.3:34.3调整为25.4:40.8:33.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540元,比上年增加319元。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骨干企业的改制面达68.6%,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面达82.7%。通过对国有企业重组,共盘活存量资产23.66亿元,减轻企业债务18.48亿元。一批重组企业焕发出活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2002年末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数分别达到8.3万户和4415家,当年缴纳税金占财政收入的13.5%。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土地承包政策进一步完善。林业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向前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显现,减轻了农民负担。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偏小、偏低,产业结构层次和较外向度不高;县域经济相对薄弱,发展不平衡;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部分公益事业建设滞后,投资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 二、农业 2002年,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营理念逐步由数量型的增长向注重规模、质量、效益型并重转变。全市农业实现恢复性增长。与上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两成以上,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全年粮食总产量为316万吨,接近2000年水平,比上年增长24.9%。油料和棉花产量均有所下降。全年油料产量38.1万吨,比上年下降4.0%;棉花产量1.8万吨,下降26%;茶叶产量365吨,比上年增长1.1倍,水果产量54.0万吨(含果用瓜等),比上年下降2.8%。林业发展步伐加快,畜牧业平稳增长,渔业生产回升。2002年,林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3967公顷,比上年增长1.1倍,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0354公顷。新封山育林面积1825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9635公顷次,分别比上年增长98.8%、-16.6%。畜牧业品种结构得到改善,种草养畜成为畜牧业生产一个新的亮点。“三元”杂交猪、波尔山羊等优良品种在全市得到大力推广。2002年,牧业实现增加值17.4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全年肉类总产量35.4万吨,比上年增长4.0%;禽蛋产量8.8万吨,比上年增长0.7%。2002年,渔业实现增加值12.8亿元,比上年增长8.8%。水产品产量22.4万吨,比上年增长4.2%。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2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2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7.7万吨,比上年增长4.7%。农、林、牧、渔生产用电0.8亿千瓦小时。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33.9万公顷,比上年净增1.28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全市工业生产在调整中平稳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0.98亿元,增长10.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7.7亿元,增长6.3%;集体企业6.1亿元,增长17.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7.2亿元,增长5.5%。200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9亿元,占总产值的6.5%。主导行业增长势头良好。其中烟草加工业、塑料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生产均比上年增长15%以上。 通过结构调整、改制重组,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200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8.43%,比上年提高8.9个百分点,为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产品销售率为96.95%,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1.1亿元,比上年增长3.6%;利税总额12.59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实现利润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倍,企业亏损面比上年减少0.6个百分点。建筑业继续快速增长。2002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02户,比上年增加28户,施工工程个数1830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989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7.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55.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0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比上年加快8.9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6亿元,比上年增长45.0%,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制造业投资8.23亿元,比上年增长50.7%;水利管理业投资1.39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均快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002年,全市施工项目113个,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47个,当年新开工项目85个,已投产项目55个。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加快。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当年共完成投资3.69亿元;全柴集团计划总投资2.8亿元,对ERP信息系统、多缸机改造、QC488型柴油机等7项技术改造,当年共完成投资0.78亿元;滁州烟厂技改工程完成0.37亿元;滁州电信局线路改造等工程完成投资0.75亿元;凤阳水泥总厂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技改工程完成0.85亿元;沙河集水库加固工程、滁州人畜饮水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节假日延长效应,市场销售渐趋活跃。200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3.69亿元,比上年增长6.5%,增幅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与县城消费品市场旺于农村消费品市场。2002年,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6亿元,县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4%、10.9%;而农村消费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7.0亿元,比上年增长3.5%。分行业看,餐饮消费持续升温,批发零售贸易业起主导作用。2002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6.7亿元,餐饮消费10.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增长12.7%,而制造业和农民直接零售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002年,市场物价基本介于稳定与小幅波动之间。总体上价格略低于上年水平,其中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降幅略小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降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