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积极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增加投资、扩大消费,国民经济在克服严重旱灾的情况下,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据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6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9亿元,下降7.7%;第二产业增加值109.6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91.0亿元,增长9.6%。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7.9:40.5:31.6调整为本年的24.4:41.3:34.3。 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企业资产重组和企业内部机制创新力度加大,国有中小企业多种形式的改制取得积极进展。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粮棉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层次较低,发展后劲不足;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比较突出,一部分行业、企业增长乏力;民间投资规模不大;就业问题较为突出,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等。 二、农业 2001年,全市农业遭受严重旱灾,粮食减产两成以上,经济作物产量有所增长。 粮食产量减产两成。全年粮食总产量为253.17万吨,比上年减产67.59万吨,减产21.1%。 油料和棉花产量有所增长,其它经济作物有增有减。全年油料产量39.73万吨,比上年增长1.2%,又创历史新高;棉花产量2.43万吨,增长30.9%;茶叶产量177吨,下降6.8%,水果产量55.6万吨(含果用瓜等),下降32.9%;烤烟产量548吨,下降43.2%。 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渔业生产回落。全年肉类总产量34.01万吨,比上年增长2.2%;水产品产量21.5万吨,同比下降1.4%。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养殖业进一步向规模经营、特色养殖方向发展,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8.6%提高到43.5%。粮食面积继续调减,经济作物面积增加,粮经比例由上年的66:34调整为63.6:36.4,优质品率也有所提高。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98.3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6.5万吨,增长1.7%。农村用电量3.64亿千瓦小时,下降0.2%。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33.8万公顷,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91.5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7.1亿元,增长10.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6.3亿元,增长14.3%;集体企业6.3亿元,增长10.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7.1亿元,增长26.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1.4亿元,增长4.1%。 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经济效益有较大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9.6%,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94.5%,下降2.1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116.9亿元,增长8.1%;利税总额10.1亿元,增长3.7%,其中实现利润1.88亿元 ,为近五年最好水平,但亏损企业亏损额仍达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3%,企业亏损面上升2.2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8.04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9312万元,增长85.9%。施工工程个数1643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943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8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7.7万平方米,其中投标承包的房屋施工面积259万平方米,增加138.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61万平方米,增加150.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缓。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2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1.7%,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3.1亿元,同比增长11.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7亿元,同比增长27.3%。全年制造业投资5.46亿元,比上年增长5.6%;水利管理业投资0.99亿元,比上年增长73.7%,教育文化管理业投资0.93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均快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 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加快。扬天年产3000辆专用车技改项目,安康年产100万台镜面彩电生产线,联通CDMA网改造,全柴集团铝塑复合管、PVC波纹管等,凤阳水泥厂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技改工程,滁州市外环路,城市道路改造,定远县供电局农网改造,市公路局道路建 设,滁州市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沙河集水库加固工程等项目基本建成。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平稳增长。2001年,我市消费品市场稳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9.2亿元,比上年增长5.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5亿元,增长5.9%;县及县以下分别为18.2亿元和26亿元,增长7.6%和3.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5%,餐饮业增长9.5%,制造业增长2.8%,农业生产者零售额增长6.8%。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2001年,全市上下努力克服世界经济增速减缓等不利因素影响,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保持了外贸出口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938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出口总额6318万美元,增长23.6%;进口总额3064万美元,下降12.0%。 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3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0%。 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旅游总收入6.01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20.2万美元,旅游商品出口创汇190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5.75亿元,增长12.1%。接待海外游客6467人次,增长16.1%;接待国内游客198.6万人次,增长26.2%。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定增长,邮电通信业发展持续加快。全年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23.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8%。其中,公路完成17.4亿吨公里,增长2.4%;水运6.5亿吨公里,增长73.1%。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21.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3%。其中,公路完成19.6亿人公里,增长5.4%。电信部门全年完成业务总量2.98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邮政部门业务总量6959万元,增长15.3%。年末市内电话户数18.8万户,比上年增长21.3%;年末农村电话户数26.2万户,增长53.2%;年末移动电话户数12.6万户,增长48.7%。年末电信数据通信用户3.6万户,电信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