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建设皖西北中心城市”为主题,紧紧围绕“优化一产、强化二产、繁荣三产”的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优化环境、保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克服前进中的重重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推动了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止降回升。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4亿元,下降0.4%;第二产业增加值49.2亿元,下降5.0%;第三产业增加值68.0亿元,增长4.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279元,比上年下降1.2%。 市场价格保持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分类别看,服务项目上升1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上升16.6%,居住项目上升2.7%;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用品、交通和通讯等价格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2.0个百分点,农产品成交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4.0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2001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1.9:26.0:32.1调整为41.6:24.5:33.9,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3.1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比上年减少2.4万公顷,经济作物扩大0.8万公顷;粮经比例由上年的73.5:26.5调整为72.4:27.6;复种指数1.94,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养殖业进一步向规模经营、特色养殖方向发展,养殖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1.7%提高到34.5%。工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工业产值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由上年的69.9%下降为64.2%,非公有制经济成份比重由30.1%上升为35.8%。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国有单位投资占总投资的51.6%,比重比上年下降7.5个百分点;集体单位投资占总投资的6.5%,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其它单位投资占总投资的41.9%,比重提高9.0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为55.9%,比上年下降7.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比重占40.6%,比上年下降17.2个百分点;技术改造投资比重占42.7%,比上年提高9.8个百分点。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逐步规范。2001年,全市农民人均负担较税改前减少52%,农民人均税费支出73元,比上年下降21.2%。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全市22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30户重点骨干企业的战略性调整有序推进,58户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退位基本完成,阜阳纺织集团加盟上海华源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并正式挂牌运营。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两个确保”目标基本实现,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社会需求持续增长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工业投入严重不足,企业整体效益下滑,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再就业压力增大,部分群众生活仍比较困难;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经济发展环境仍不宽松,社会经济秩序有待进一步整治。 二、农 业 2001年,全市农业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情况下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61.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下降0.2%。 粮食生产“夏增秋减”。全年粮食总产334.7万吨,比上年下降3.6%。其中,夏粮总产206.6万吨,增长10.6%;秋粮因灾情严重减产较大,总产128.1万吨,比上年下降20.1%。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增产、油料减产。受去年棉花价格上扬的影响,农民种棉积极性提高,棉花种植面积51.8万亩,增长18.5%,棉花总产3.2万吨,增长41.7%;油料总产13.5万吨,比上年下降7.9%。 林业生产建设稳步发展。当年全市造林面积5093公顷,幼林扶育面积4.0万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14.9%。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2001年,全市畜牧生产主要指标除牛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46.9万吨,比上年增长4.2%。养殖结构调整成效显著。2001年畜牧业增加值率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继续下滑,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受干旱和污染影响,年末养殖水面2.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3万公顷。全年水产品产量8.4万吨,比上年下降13.8%,其中鱼类产量6.2万吨,下降25.3%。水产养殖品种进一步向多元化及特种养殖方向发展,全市名优水产养殖面积占总养殖面积的16%,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农业机械化和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得到加强。2001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28.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1%;每公顷耕地平均机械动力占有量5.6千瓦,比上年提高9.8%;大中型拖拉机3721台,增长24.4%;小型拖拉机12.6万台,增长4.9%;联合收割机1719台,增长114.9%;机动脱粒机4.4万台,增长6.1%。全年农村用电量5.4亿千瓦小时,增长11.0%。全市有效灌溉面积33.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3%,占耕地面积的58.2%;旱涝保收面积21.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3%,占耕地面积的37.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下滑。200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7.2亿元,比上年下降3.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5%,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20.7亿元,下降6.1%,占工业增加值的55.7%。 企业经济效益下滑。2001年,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87.6%,比上年下降12.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67.3亿元,下降14.4%;利税总额7.8亿元,下降11.6%,其中,利润1.1亿元,下降63.5%;企业亏损面25.8%,上升5.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0.7亿元,增长57.2%。 建筑业生产下降。2001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2.1亿元,比上年下降9.3%。 资质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生产增势强劲。2001年,资质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当年资质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施工项目936个,比上年增加192个;竣工项目665个,比上年增加233个;房屋施工面积25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0.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2.5万平方米;实现利润2570万元,比上年增长153.0%;全员劳动生产率39924元/人(按产值计算),比上年增长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