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75万人;城镇低保补差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和城市居民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提高,全年增加支付社会保险金600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万名特困群众及时纳入低保范围。经济适用房建设稳步推进,“南黎花园”一期项目即将竣工,946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即将搬入新居;启动实施廉租住房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1334张,收养各类人员821人。所有乡镇都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建立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90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8个,网点1400个。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新建和扩建12个乡镇敬老院,社会救助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先进行列。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50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55万元。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城市规划进一步完善。《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顺利通过国务院审批,《淮北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完成编制并批准实施,工业园区、住房建设、生态水景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人民路东段和老城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编制。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南湖中路、南黎东路、惠苑东路建成通车,惠黎路改造完成,董庄路、张寨路等加紧建设;老濉河改造工程竣工,供水管网改造及区域供水工程完成,中水回用、医疗废弃物处置等工程加快建设;建成“爱园”等一批园林景观,培育一批园林式单位。全年新增园林绿地6.36公顷,完成相山造林绿化200公顷,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年末城市人均道路面积9.7平方米,城市供水普及率88.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4平方米,燃气普及率75.4%,城市公交客运人次54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9%。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得到加强。整治违法排污行为,严厉查处“十五小”、“新五小”污染反弹,开展农业物质循环利用工作,对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实施“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等工程,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年末共有环境监理、监测站4个,环境噪声达标区5个,总面积31.62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9个,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4项,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7.63%,工业粉尘达标率97.2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1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1.6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57人,比上年下降27.7%;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43人,下降40.4%。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49起,死亡107人、受伤425人,直接财产损失138万元,分别下降22.8%、18.3%、7%和23.9%;全年发生火灾事故451起。 注:1、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固定资产投资为5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