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8 铜陵市统计局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38.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25.8%,通讯器材类增长124.1%,金银珠宝类增长17.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6.1%,汽车类增长26.7%,日用品类增长8.5%,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4.0%,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35.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9.0%。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0家,比上年增加6家,投资总额30489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8360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0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6.6%。

全年进出口总额22013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9.8%。其中,出口49296万美元,增长169.0%;进口170840万美元,增长53.4%。在出口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出口全年完成10051万美元,增长35.1%;加工贸易出口全年完成39245万美元,增长260.4%。全市经济外向度为70.6%,位居全省首位。

全年旅游总收入11.6亿元,比上年增长7.5%,占GDP比重为4.8%。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90万美元,增长2.6%;旅游商品出口创汇额97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5%;接待海外游客6000人次,增长3.4%;接待国内游客215万人次,增长19.4%。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宾馆)19个,房间数1177间;共有旅行社1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旅游涉外定点生产单位15个,旅游线路5条,旅游区(点)7个。全市旅游饭店客房住宿出租率为66.6%。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全年铁路运输旅客发送量123.59万人,比上年增长5.6%,货物发送量达168.96万吨,下降4.0%。全市地方交通货物周转量74.31亿吨公里,增长22.4%。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6.38亿吨公里,增长4.1%;水路货物周转量67.93亿吨公里,增长16.7%。地方交通旅客周转量10.04亿人公里,增长3.0%。港口货物吞吐量2405万吨,增长24.9%。

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5.63万辆,比上年增长13.3%,其中民用汽车拥有量1.83万辆,增长2.9%。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65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47亿元,增长9.4%;电信(含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业务收入3.18亿元,增长7.1%。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21.78万户,比上年新增1.68万户,其中城乡住宅电话用户18.09万户,新增0.66万户;PHS(小灵通)用户5.7万户,新增0.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4.5万户,新增7.9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83万户,新增1.37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收入35.75亿元,比上年增长47.4%。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21.83亿元,增长51.7%;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92亿元,增长41.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分别增长53.4%和37.5%。分级次看,市直组织收入26.88亿元,增长46.5%;区级共组织收入5.94亿元,增长48.9%;铜陵县组织收入2.93亿元,比上年增长52.0%。全年财政支出20.12亿元,增长29.0%,其中农业支出增长36.5%,教育支出增长19.6%,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66.8%。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190.28亿元,比年初增加29.20亿元,增长18.1%。其中,企业存款61.71亿元,增长10.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8.09亿元,增长19.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72.52亿元,比年初增加29.43亿元,增长21.1%。其中,短期贷款76.19亿元,增长11.4%;中长期贷款77.31亿元,增长17.8%。

年末,我市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的上市公司有5家,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56.61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全年保险已决赔款和满期给付1.39亿元,比上年增长43.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财政用于教育支出23115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全市教育投入继续向义务教育倾斜,75.3%教育附加用于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消除危房7820平方米,改建、新建、扩建中小学校舍14977平方米,新增教学楼10136平方米。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家庭及城市困难家庭的帮扶力度,在全省率先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为这些学生家庭减轻负担397万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向广度深度发展。2006年末,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15087人,比上年减少375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9406人,增加1780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7734人,减少825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5268人,减少272人;小学在校学生50030人,比上年减少2488人。2006年,普通高校毕业生2831人,比上年增加183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1470人;普通中学毕业生15125人,增加1342人;小学毕业生9654人,减少1169人。2006年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和毕业生分别为4318人和1047人。全年社会考生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9590人次,其中,本科6713人次;全年自学考试毕业生数为314人,其中,本科178人。

铜陵市成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市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有色公司技术中心成为国家级技术中心,中科大铜陵科技创业园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32项,获得上级资助资金752万元。全年科技计划共立项95个,安排科技三项经费1320万元。2006年末,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127285万元,比上年增长301%,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相当于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43%,比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全市专利申请数达到101件,其中发明专利30件,实用新型62件,外观设计9件。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98.8亿元、技工贸收入94.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2.0%、42.8%。其中,国家火炬计划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实现技工贸收入73.2亿元,增长45.2%。2006年末,全市民营科研企业159家,技工贸收入20亿元。

十、文化、卫生、体育

推动公共文化建设,完成《青铜神圣》创作演出任务,实施了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工程,铜陵博物馆开馆。2006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站)59个;公共图书馆2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9.8万册;档案馆3个,馆藏档案14.75万卷册,馆藏资料2.68万册。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卫星收转站11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2.5%和100%,有线电视入户率38%。

市紧急救援中心等公共卫生国债项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得到加强,全市率先实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2006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6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327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3154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856人,其中,执业医师1680人,注册护师、护士14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