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8 铜陵市统计局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第二产业投资45.69亿元,增长27.7%;第三产业投资30.99亿元,增长19.5%。在二产投资中,工业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45.11亿元,增长26.7%。房地产开发投资13.43亿元,增长1.4%。城乡道路等基础设施投资和科技研发、文化体育业的投资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一批有影响、牵动力大的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或扎实推进,金隆电解铜扩建、铜化60万吨磷复肥、铜峰耐高温薄膜、上峰水泥一期、电厂五期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有色铜板带、碳酸二钾脂、铜合金棒,金蟾矿业金矿采选,铜峰晶体频率器件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较快增长,运营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2.5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0%。

2005年,全市铁路运输旅客发送量117.09万人,同比下降2.3%,货物发送量达175.97万吨。全市地方交通货物周转量60.73亿吨公里,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6.1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3%;水路货物周转量54.60亿吨公里。地方交通旅客周转量9.7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6.6%。港口货物吞吐量1925万吨,比上年增长19.2%。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4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43亿元,下降0.7%;电信(含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业务收入2.97亿元,增长9.9%。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20.1万户,比上年新增1.21万户,其中城乡住宅电话用户17.43万户,新增1.67万户;PHS(小灵通)用户5.3  万户,新增0.9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6.6万户,新增1.15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46万户,新增0.91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市场销售呈现旺盛态势。2005年,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城市零售额3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县零售额2.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县以下零售额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4.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餐饮业零售额7.69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他行业零售额0.23亿元,比上年增长5.1%。2005年,市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市场规模效应初步显现,专业市场的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城乡集贸市场稳步发展。

市场价格总水平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5年上涨1.2%。分类看,食品类价格上涨4.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下降5.1%;衣着类价格下降8.7%;居住类价格上涨6.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2.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2.7%;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与上年持平。

生产领域价格大幅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2.2%。其中,轻工业产品下降5.1%,重工业产品上涨17.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5%。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05年,全市上下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开发园区招商的主力军作用,不断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开放型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家,与上年持平,投资总额11503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853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00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8%。

2005年,全市共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2967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2.4%。其中,出口总值18327万美元,同比增长25.7%;进口总值111352万美元,同比增长83.7%。在出口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出口全年完成7438万美元,同比增长4.6%;加工贸易出口全年完成10889万美元,同比增长45.9%。全市经济外向度为58.3%,位居全省前列。

旅游业快速增长。2005年,全年旅游总收入10.79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占GDP比重为5.9%。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80万美元,增长41.8%;旅游商品出口创汇额85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5%;接待海外游客5805人次,增长19.4%;接待国内游客180万人次,增长31.58%。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宾馆) 17个,房间数1147间;共有旅行社1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 家;旅游涉外定点生产单位15个,旅游线路5条,旅游区(点)7 个。全市旅游饭店客房住宿出租率为67.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05年,全市共完成财政收入24.26亿元,比上年增长43.6%。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14.39亿元,同比增长49.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86亿元,同比增长35.4%。

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分别增长60.2%和13.4%。

分级次看,市直组织收入18.34亿元,同比增长48.8%;区级共组织收入3.99亿元,同比增长33.8%;铜陵县组织收入1.93亿元,比上年增长21.3%。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对重点支出的保障力度不断加强。全年财政支出15.6亿元,增长32.5%,其中农业支出增长21.3%,教育支出增长36.7%,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3.5%。

金融机构存贷款实现增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快速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161.08亿元,比年初增加23.24亿元,增长16.9%。其中,企业存款56.07亿元,增长14.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90.85亿元,增长18.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 142.44亿元,比年初增加13.06亿元,增长10.1%。其中,短期贷款68.37亿元,增长9.5%;中长期贷款65.62亿元,增长21.1%。

2005年末,我市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的上市公司有5家,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33.71亿元,上市公司数量占全省上市公司总数的比重为11.1%。

保险业务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保险机构数7家,全年保费收入4.0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全年保险业务支出2.54亿元,比上年增长67.3%。其中,已决赔款和满期给付0.97亿元,比上年增长75.1%。

九、科学技术、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丰硕成果。铜陵市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我市第一个成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明年申报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奠定了良好基础。中科大-铜陵科技园一期工程开园投入运行,聚集二十多项高新技术项目入园孵化;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13项,获得上级资助资金380万元。下达市级科技计划项目63项,安排资金506万元。2005年末,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34073万元,比上年增长6.2%,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相当于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07%,比上年减少0.19个百分点。启动专利资助资金,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专利成果喜人,全年受理专利申请51件,授权专利5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