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实施“十一五”规划,抢抓中部崛起、东向发展新机遇,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全民创业等各项重点工作,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运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加速构建和谐马鞍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谱写了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经省统计局审核确定,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下同) 4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8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75.3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134.8亿元,增长13.3%。人均生产总值为34012元(折合4361美元),居全省各市之首。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7:64.8:30.5调整为4.4:64.2:31.4,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调整。民营经济加速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028户,新发展私营企业1543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经济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各项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巩固扩大企业改革成果,中小企业改革扫尾攻坚取得重要进展,已改制企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马钢、星马、山鹰3家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十七冶完成整体改制,成为产权多元化大型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市文化、卫生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当涂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基本完成,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其中: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2.4%;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0.3%;衣着类上涨11.8%;食品类上涨2.8%;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生产领域价格高进低出,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涨2.5%,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6.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总体发展水平与长三角先进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在省内继续保持领先、加快实现率先发展的压力不断增大;二是经济运行的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市场约束、资源要素供给和环境保护的压力持续加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三是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仍需进一步健全。四是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为209.52亿元,比上年增长18.5%。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6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市开发区及其他工业完成155.2亿元,增长52%;马钢完成370亿元,增长6.3%;县区工业完成95亿元,增长22.7%。全市工业经济已形成多极发展、多点支撑的新局面。 工业支柱行业加快发展。全年钢铁、汽车、电力、机械、建材、轻工、纺织和化工等八大行业实现产值525.5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9.7%。 工业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企业利润为32.8亿元,占全省比重14.2%;企业实现利税总额为62.79亿元, 占全省比重11.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7.61。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全年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31.8%。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92亿元,比上年增长8.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08.4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3.7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25.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6.62万平方米。 三、农 业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市委市政府出台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18.8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为57千公顷,增长2%。粮食产量为41.36 万吨,增长6.6%;油料产量为6.83万吨,下降11.1%;棉花产量为4560吨,增长30.1%。全市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为56:44。 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全市新增省级龙头企业4户;营销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为5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新开工“三资”农业项目125个,全年到位资金4.5亿元。 养殖业规模实现重大突破。畜牧业生产规模养殖取得重大突破,大牲畜存栏量达1.24万头,比上年增长116.3%。全年肉类总产量为2.83万吨, 比上年增长3.7%。渔业产品结构继续调优,名特优产品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水产生态养殖的经验得到农业部的肯定和推广。水产生态养殖面积为15万亩,比重达65%。水产品产量为6.49万吨,增长0.3%。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制定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编制了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和各专项配套规划,修编了乡镇总体规划。市级“一镇十村”新农村建设试点进展顺利,当涂县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整合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62.25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基础建设投资完成48.41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0.79亿元。 投资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56亿元,增长2.2倍,反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投入不断加大;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9.7亿元,增长44%,其中工业性投资完成176.1亿元,增长42.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8.99亿元,增长20.8%。 重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42.55亿元,“861”项目连续获得省考评第一名。马钢新区建设创造了“马钢新速度”;车轮扩能改造等项目建成发挥效益;万能达二期、中橡扩能二期、蒙牛乳酸生产线等17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山鹰30万吨纸板技改、圣戈班球墨铸铁管扩能等一批项目扎实推进;马鞍山长江大桥试桩动工;雨润肉制品、沃尔玛购物中心等21个项目按期开工;大唐电厂、联合电厂、城际铁路等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小城镇建设步伐持续加快。加大城镇道路、安全饮用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通信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小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太白镇迎宾大道、年陡中心水厂、丹阳工业路、博望中学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围屏至乌溪公路竣工通车。全年建成“村村通”公路310公里。乌溪排灌站建成使用。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大公圩中心水厂开工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受益人口已达43万。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全年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1.2亿元,承载功能明显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