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8 淮南市统计局

建筑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5.2%;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61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工程施工个数2806个,竣工工程1587个。房屋施工面积567.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73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39.7%和36.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16.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8.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3.9亿元,增长16.8%;更新改造投资12.2亿元,增长20.8%;房地产开发投资5.1亿元,增长36%;其他投资2亿元,增长12%。2002年新增固定资产23.16亿元。

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信昊2.2万锭精毛纺,宏泰钢铁二期工程,万向特轴、南港针纺新厂区基本建成。洛电1#2#机组和田电综合技改,淮化集团2万吨/年DMF,2万吨/年混甲胺、6万吨/年浓硝酸等重点技改项目竣工投产;联通通讯枢纽、金茂国际大酒店,理工大学学生公寓等投入使用。刘庄煤矿开工建设,合徐高速公路淮南连接线,城乡电网改造等工程进度加快。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第一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试运行,第二水源工程(五水厂)基本完工;新建、改建、扩建朝阳中路、朝阳东路,田大北路等8条城市道路,当年新增道路面积6.8万平方米,新增道路绿化面积23万平方米。淮南商贸文化广场,金太阳广场,金湾名街、长江商贸新区等旧城改造项目进展顺利。

五、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

交通运输业和邮政电信通讯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15.9亿元,比上年增长6.8%。

交通运输能力提高。2002年末,全社会民用车辆5.14万辆,其中民用汽车2.47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0.6%和11.3%;个人汽车拥有量5833辆,增长13.1%。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铁路客运发送量111万人,货运发送量1557万吨;地方交通公路客运量1745.5万人,增长9.4%;公路货运量1287.4万吨,增长8.9%;客运周转量118295万人公里,增长5.3%;货运周转量70360万吨公里,增长11.6%;港口吞吐量482万吨,增长48.3%。

邮政电信在激烈竞争中继续迅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4.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电话交换机容量37.6万门,比上年增长9.0%;电话机用户数31.33万户,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市话27.24万户,农话4.09万户,分别增长14.1%和20.2%。移动电话25.25万部,比上年增长28.4%;城乡每百户拥有电话54.2部,每百户拥有手机43.7部。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用户4.83万户,比上年增长72.1%。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16亿元,扣除物价指数比上年增长8.0%;分城乡看:城市44.96亿元,农村6.2亿元,分别增长8.1%,6.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0.7%,,餐饮业增长16.3%,制造业下降1.5%,农民对城镇居民和其他分别增长1.7%和7.4%。消费品市场158个,其中城市101个;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7.98亿元。

物价继续低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5,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在八大类指数中烟酒及用品类和居住类指数上升,分别为102.7和101.9;其余六大类指数均下降,食品类为99.3,衣着类98.3,家庭设备及用品99.8,医疗保健98.0,交通和通讯工具99.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99.2。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外贸进出口增加。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857万美元,增长12.9%。全年出口总额192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9%;其中自营出口下降26.5%,三资企业和生产企业出口分别增长73.1%和213.4%;进口总额1941万美元,增长34.9%。

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2952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45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倍。其中对外借款667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3443万美元,外商间接投资399万美元。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家。

旅游业快速增长。全年旅游总收入11224万元,比上年增长26.0%;入境旅游者3713人,其中外国人608人,国际旅游收入173万美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加快。全年财政总收入(含基金)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上划中央收入8.75亿元,增长15.2%;地方财政收入8.49亿元,增长17.2%;财政支出12.13亿元,增长21.8%,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12.9%;农林水事业费增长16.2%,教育事业费增长21.4%,文体广播事业费增长26.5%,抚恤和救济事业费增长53.2%,社保补助支出增长41.3%。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0.37亿元,比年初增加38.1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5.29亿元,比年初增加21.5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2.95亿元,比年初增加23.18亿元。全年货币回笼总额381.27亿元,货币总支出397.11亿元,货币净投放15.84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财险承保总额达155.96亿元,财险保费收入9232.1万元,赔款支出5270.9万元,赔案件数8037件。寿险保费收入36122.7万元,赔款支出1453.5万元,赔案件数16072件。

九、科学技术、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2002年共鉴定科技成果34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4项,国内领先水平8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项。

主要科技成果有:《复杂特困条件下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边抽边掘抽放瓦斯技术研究》、《淮南矿区复杂难采高瓦斯突出煤层非综采放顶煤开采综合技术研究》、《综放采场围岩压力分布规律及巷道合理布置研究》等。

科技兴市取得新进展。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通过国家验收,凤台县通过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验收。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初具规模,入驻企业10家,孵化项目涉及生物化工、新医药和电子技术等。命名了3家科技先导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2839人,增长3.3%,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总支出1.18亿元,增长14.0%,科技活动项目276个。

教育事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2002年各类普通学校700所,在校学生43.76万人,比上年增加1.11万人;招收学生12.56万人,比上年增加3560人;毕业生10.82万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继续扩大,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2.70万人,比上年增加7213人;当年招生1.03万人,比上年增加2571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4.34万人,小学在校学生22.53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8%,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1%。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成人高校在校学生1.2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