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目标,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各项改革,积极招商引资,营造经济新增长点,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 述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运行质量继续提高。预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第二产业增加值73亿元,比上年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59亿元,比上年增长9.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241元,比上年增长8.4%。 各项改革继续稳步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改制退位和资产重组取得重大进展;9户国有企业实施了破产,7户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矿业集团、淮化集团、特种水泥厂实施了债转股,国瑞药业作为国药股份参股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实现了我市企业上市零的突破。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支出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开始启动;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组建了市城建投资公司,成立了市城市信用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养老、失业和低保三条保障线进一步健全。地方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8.4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9.4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2万人。全年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16102万元,发放失业救济金1379万元和离退休职工养老保障资金31092万元。积极实施"送温暖"工程和"春蕾"工程,快速推进了低保扩面工作。2002年底保障城市贫困人口达11.45万人,全年发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额5239万元,比上年增长5.4倍。 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社会保障压力大,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 二、农 业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恢复性增长。全年粮食产量88.6万吨,增长25.2%,其中夏粮32万吨,比上年增长47.3%,秋粮56.6万吨,增长15.4%。 林业退耕还林和绿色长廊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造林面积3201公顷,比上年增长7.4倍;育苗253公顷,增长69.8%;四旁植树432万株;幼林抚育3818公顷,增长2.4倍;成林抚育5233公顷,增长23.7%。 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生猪出栏45.3万头,比上年增长5.9%;出栏牛10.4万头,比上年增长8.0%;出栏羊18.7万只,增长13.0%;出栏家禽1058万只,增长13.3%。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农产品产量 计量单位 2002年 比上年增减% 粮 食 万 吨 88.6 25.2 油 料 吨 15277 19.9 棉 花 吨 1333 -69.4 蔬 菜 吨 441426 12.0 瓜 果 吨 142985 45.7 肉 类 吨 76604 6.3 禽 蛋 吨 33610 -1.0 牛 奶 吨 25870 41.9 水产品 吨 40078 16.2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26.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农用拖拉机10.3万台,增长1.5%,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8.5万吨,增长17.5%;农村用电量33452万千瓦时,增长13.2%。 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242万元,比上年增长1.2倍,城市防洪二期工程,泥河洼地除涝,东风湖移民安居工程竣工验收。整修加固圩堤42.8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0.9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16.1万亩;全年完成土石方599万立方米。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我市工业以招商引资、资产重组为重点,大力培育经济增长点;支柱产业快速增长,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增幅较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为1998年以来最高增幅。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计量单位 2002年 比上年增长% 原 煤 万 吨 3148 27.0 洗精煤 万 吨 110 17.0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78.5 9.9 浓硝酸 万 吨 13.1 4.3 合成氨 万 吨 33.1 -5.6 化 肥 (折纯) 万 吨 19.1 -6.8 化学药品 吨 4866 37.2 中成药 吨 1089 239.3 塑料制品 吨 1038 6.5 纱 吨 10520 -10.9 布 万 米 2244 -8.4 乳制品 吨 10548 30.2 经济效益总体水平趋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79.71,比上年提高7.26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133.99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实现利税总额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16亿元。 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如下: 计量单位 2002年 2001年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 79.71 72.45 总资产贡献率 % 5.60 4.56 资本保值增值率 % 101.41 86.47 资产负债率 % 73.72 80.68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次/年 1.79 1.46 成本费用利润率 % 2.41 3.29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元/人 12648 10412 产品销售率 % 99.06 99.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