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小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小城镇建设总投入达5亿元。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道路铺装率超过80%。8个试点镇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全年试点镇建设实际投资2.82亿元,镇区道路铺装率达89%。 五、国内贸易业 商业市场发展迅速。我市采取“内引外联”、“改制重组”等措施,引进的上海联华、华联、农工商、南京苏果和外资天润发等名牌企业有力地拉动了居民的即期消费,同时也提升了我市商贸业的整体实力。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增速比上年加快5.1个百分点,为1998年以来首次达到两位数增幅。按地区分: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比重达到76.6%;当涂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98亿元,比上年增长8.2%,比重为23.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4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91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增幅分别为43.9%和9.2%。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引资工作成绩显著。全市继续强化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园区招商引资的主力作用,不断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09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9.6%。实际利用内资达2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倍。全年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个,总投资达2亿美元。 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79759万美元(海关数),比上年增长1.1倍。其中进口总额6774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倍;出口总额1201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11248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94%;加工贸易出口757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 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年共接待入境人数6374人次,比上年增长4.4%。接待国内游客138.8万人次。年末星级宾馆11家。其中:四星、三星级宾馆各1家,其他星级宾馆9家;涉外宾馆房间数达1112间,床位1917张。旅游业外汇收入666.66万美元(不含旅游商品创汇收入),比上年增长44.6%。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运营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稳步发展。铁路货运发送量410.88万吨,比上年增长3%;铁路旅客发送量81.7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3%。公路货物周转量58772万吨公里;公路旅客周转量80715万人公里。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442.83万吨,其中:进口1049.47万吨,出口393.36万吨;马鞍山港客运自2003年5月份停航,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3930人次,比上年下降59.5%。 邮电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邮电通信新兴业务增势迅猛,通信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继续完善。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48.39万门,比上年增加13.63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4.0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8.43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0.3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7.23万户,比上年增加4.5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总数达7.16万户,比上年增加3.16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年财政收入达31.13亿元,比上年增长29%,增速比上年加快8.5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15.31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地方财政收入15.82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全市累计财政支出18.05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基建支出15053万元,比上年增长129.9%;农林水利和气象支出8704万元,比上年增长36%。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多。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09.36亿元,比年初增加55.6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120.24亿元,比年初增加24.3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全面增长,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55.58亿元,比年初增加58.3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32.85亿元,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20.54亿元。全年货币投放390.52亿元,比上年增加32.79亿元;货币回笼374.35亿元,比上年增加34.21亿元;货币净投放16.17亿元,比上年增加1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保险机构总数增加到8家。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总额5.43亿元,比上年增长46.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4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4.29亿元。已决赔付0.93亿元。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0.8亿元,人寿险业务赔款支出0.13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财政用于教育支出达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安徽冶金科技职工学院成功组建,师范学校新校区一期工程建成使用,网络大学园一期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安徽工贸技师学院开工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度加快,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普及面继续上升,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年末中等专业学校11所,在校学生数为6612人;普通中学67所,在校学生数为8.14万人;小学264所,在校学生数为10.83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果。科技投入增加,全年财政用于科技三项费用达2040万元,比上年增长33.7%。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内部支出达13.02亿元,比上年增长63.2%,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升至5.4%。2003年我市再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誉称号,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新材料产业园区开始建设。全年新认定17家民营科技企业,年末民营科技企业达87家,技工贸总收入5.1亿元。共有10项科技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级计划。其中:“863”计划课题项目2项,火炬计划3项,星火计划2项,重点新产品计划3项。全年代理专利申请59件,授权63件,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企业技术进步取得新成绩。全年共有27项被列入安徽省技术创新项目,如中冶集团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的“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和“组合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水新工艺及产业化”,马钢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四方车辆所、钢铁研究总院合作的“连铸胚热送热装多维物流管制仿真系统的研究”、“高附加值低噪音轻轨、地铁车轨的研发”、“中型转炉炼钢动态智能技术开发”、马鞍山市鼎泰金属制品公司与东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材料研究所、国家金属制品研究院合作研制的“新型稀土多元合金镀层钢绞线产品”,安徽星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AH5253THB型混凝土泵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