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8 蚌埠市统计局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繁重的改革和建设任务,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争先进位”总体要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活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创造了“十一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5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5.34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1.16亿元,增长15.4%,其中工业增加值115.56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2.52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比例为21.0:39.3:39.7。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10231元,增长12.2%。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87.3万人,比上年增加0.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98.2万人,减少2.3万人;第二产业35.6万人,增加3.2万人;第三产业53.5万人,减少0.1万人。

从业人员中,全市乡村从业人员157.06万人,同比增长0.5%。其中,工业从业人员16.31万人,增长19.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发展速度还不够快,与实现赶超先进水平的要求,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经济结构还不够优,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够快,工业主导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骨干企业数量较少。经济增长的方式还比较粗放,经济效益还不高,加快发展与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发展后劲和活力不强,带动全市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不多。政府职能转变还不是很到位,行政效率和为企业服务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农  业

2006年,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做好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积极落实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农业74.62亿元,增长13.0%,林业2.23亿元,增长6.8%,牧业35.46亿元,增长9.3%,渔业13.37亿元,增长7.0%。粮食总产量达244.7万吨,增长17.4%。全年油料产量 30.62万吨,增长0.2%。棉花产量4.32万吨,增长26.4%。蔬菜产量183.4万吨,增长16.0%。水果产量84.37万吨,增长4.5%。

畜牧业、渔业平稳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27.24万吨,比上年增长10.1%;禽蛋产量5.14万吨,增长12.5%,水产品产量11.07万吨,增长6.0%。

年末全市常用耕地面积为28.7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6% 。其中水田9.55万公顷,增长4.2%。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4.89万吨,增长2.2%。农用薄膜使用量0.96万吨,增长5.1%。农药使用量0.45万吨,增长7.9%。农村用电量33992万千瓦小时,增长7.1%。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0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4%。农业机械稳定增长。大中型拖拉机0.48万台,增长36.4%,小型拖拉机32.4万台,增长1.1%,联合收割机保有量0.62万台,增长 17.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376.3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58.36亿元,增长23.8%。全年完成全社会工业增加值115.5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5.34亿元,增长20.3%。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1.92亿元,比上年增长23.1%,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71.71%,实现利税总额33.78亿元,增长15.4%,实现利润9.92亿元,增长23.8%。

精细化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玻璃及玻璃制品深加工、专用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三大优势产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5.6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2.5%;完成工业增加值37.23亿元,增长44.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2.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9.99亿元,增长36.0%,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51.6%,实现利润4.4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比重达44.9%。

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贝斯特工业园无比钢住宅项目已完成投资;汽配产业园一期表面涂装和污水处理项目建成并运行,498发动机五大件项目建成投产;应天新能源有限公司太阳能发电装置现已建成;亿多科技园基础设施部分建成;凯盛工业园一期建材设备制造、二期中意合资凯盛—保特罗公司项目现已投产。丰原大输液、华光集团CSTN-LCD面板生产线(一期)、华益公司ITO导电膜玻璃生产线、通达公司年产30万只汽车油箱、丰原热电二期、佰仕化工年产1500吨香兰素项目均已建成。

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5.6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全年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61.20亿元,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9700万元,增长3.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71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50万元以上投资完成116.06亿元,增长28.3%;房地产完成投资24.65亿元,增长15.8%,其中住宅完成投资15.90亿元,增长18.5%。房屋施工面积321.42万平方米, 增长17.8%;房屋竣工面积128.2万平方米,增长10.8%,房屋销售面积121.91万平方米,增长10.4%。

一批“861”项目取得进展。美佛尔国际学校、第三污水处理厂项目、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通村公路)、八一集团新建对(邻)硝基氯化苯Ⅰ期工程、供电公司500KV蚌埠变电所、宝龙城市广场、玻璃产业园区、天然气加气站集成、通成广场、敬业纳米二氧化硅、茨淮新河公路桥、五河县医院综合病房楼、淮河流域气象中心、海螺粉磨站项目等35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

市政府直接调度的重大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完成投资33.76亿元。烟厂物流配送系统及仓储设施建设、丰原热电二期、淮干蚌埠至浮山段治理工程、宝龙城市广场、华皖高档地毯、蚌埠电厂、500kv蚌埠变电所等9个项目完成投资均超过亿元。

五、交通邮电

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510.4万人,比上年增长15.3%,货运发送量295.6万吨,增长7.3%,铁路客货运收入4.33亿元,增长5.1%;全年公路客运量3112万人,增长20.8%,货运量2886万吨,增长21.8%。

开工建设丰原铁路专用线,南环公路建设进展顺利,蚌埠新港一期工程已竣工并投入试运营,客运北站已基本建成,客运南站完成设计、土地征用等。

实施“村村通”工程,建设和改造农村公路800公里。新建8个农村客运站,完成3个渡口改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