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8 淮南市统计局

全年旅游总收入16.5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其中,国际旅游收入636.6万美元,增长94.4%。接待国内外游客434.5万人次,增长31.6%。其中:接待入境国际游客11385人次,增长25.1%;外国人4456人次,增长14.0%。全市星级饭店21个,星级饭店客房1562间,比上年分别增长10.5%,9.8%。

七、交通和邮电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60352辆,增长16.5%。载客车35611辆,载货车20292辆,分别增长21.8%、11.9%。其中私人汽车23821辆,增长32.5%。铁路客运发送量216.4万人次,增长8.5%;货运发送量4178.5万吨,增长24.3%。地方交通公路客运量2270万人次,增长1.4%;公路货运量1393万吨,增长1.0%;客运周转量156988万人公里,增长1.0%;货运周转量87159万吨公里,增长1.1%。水路货运量856.2万吨,增长6.1%;货运周转量543858万吨公里,增长5.6%;港口吞吐量906.4万吨,增长5.6%。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00138万元,比上年增长1.8%。年末电话交换机容量69万门;固定电话用户55.7万户,下降7.2%;移动电话用户86万户,增长24.6%。城市家庭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80部,移动电话162部;农村家庭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72.8部,移动电话162部;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8.7万户,增长8.8%。

八、财政、金融、保险、证券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9亿元,增长28.4%。财政支出51.0亿元,增长32.1%。其中教育支出9.3亿元,增长34.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5亿元,增长10.0%;医疗卫生支出3.4亿元,增长53.8%;环境保护支出2.6亿元,增长559.6%;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7.2%;文化体育与传媒增长17.1%;交通运输增长77.5%。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59.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8.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170.5亿元,增加47.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25.8亿元,增加58.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380.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6.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03.6亿元,减少43.5亿元;中长期贷款271.2亿元,增加68.2亿元。

全年各保险公司保费总收入173237万元,比上年增长65.3%。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9006万元,增长21.5%;赔付支出15191万元,增长32.7%;赔付案件50367件,增长85.2%;寿险保费收入144231万元,增长78.2%;赔付支出20072万元,增长12.5倍;赔付案件3806件,下降61.4%。

证券市场累计开户122489户,增长13.2%。其中当年新开户14238户,全年证券交易额464.3亿元,下降41.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8年共鉴定科技成果48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其中《巨厚冲击层深、大井简钻井法凿井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深井“三软”中原煤层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综合技术研究》获一等奖,《减灾避灾甘蓝系列新品种选育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获二等奖。年末有高新技术企业34家,企业总收入34.4亿元,增长4.2%。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内部支出94811万元,增长17.0%;实施科技项目402个,减少10.3%;科技开发人员9436人。全年专利申请量359件,专利授权量125件,比上年分别增长26.9%,47.1%。

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有检验、检测机构4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4万台,增长54.8 %。认定省名牌产品13个,增长2.3倍;市知名产品21个,增长16.7%。制定、修定地方标准5个,其中省级地方标准5个;创建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5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查处食品、建材、农资、特种设备、计量等案件311件,增长10.3%。

年末有各类普通学校739所,在校学生46.7万人,招收学生13.4万人,毕业生12.6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56233人 , 中专在校学生19348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16241人,技校在校学生8951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6.3万人,其中高中4.9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8.0万人。学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99.6%和98.4%;高考录取10536人,成人高校在校学生27315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8年末全市共有文艺表演团体4个(不含民间组织),文化馆8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4个,图书馆藏书28万册。各级综合档案馆9个,档案馆藏档案、资料47.9万卷(册),增长14.7%。有5个少儿节目先后在第八届香港国际青少年金紫荆花奖音乐舞蹈艺术比赛和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合唱节中荣获金奖或捧杯,花鼓灯舞蹈“兰花嫂”荣获华东六省一市专业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成功举办第八届淮南市少儿艺术节,“花鼓灯”等10个项目被公布为淮南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展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送文化下乡演出514场,组织举办“百场电影进社区”放映活动。

全年广播播放15450小时,电视播放36095小时,广播、电视覆盖率均为100%。《淮南日报》、《淮河早报》全年共发行1150万份,增长2.0%。

全市卫生机构464个,医疗病床8366张,卫生技术人员9578人,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荣获北京奥组委表彰“奥运火炬接力传递先进市”荣誉称号。承办了安徽省第二届体育大会,举办了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运动员在省级各项比赛中,获金牌104枚,银牌69枚,铜牌70枚。举办县以上运动会16次。开展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大型健身系列活动,举办了迎奥运万人长跑,“庆五?一、迎奥运”大众广播体操展示赛、登山比赛、全民健身大型展演等35项次群体活动,经常性体育锻炼人数达45万人。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4373万元。

十一、资源与环境

全市已发现矿产资源12种,查明矿产资源储量6种,当年完成地质勘察投资676.3万元。

全年用电量51.1亿千瓦时,增长8.5%。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6.3亿 千瓦时,增长14.5%。据水利部门测算全年生产生活用水17.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9%。自来水供水总量8678万立方米,天然气5607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1.69万吨,公交车客运总量14477万人次。

城市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358天,较上年增加20天,优良率达97.8%;淮南段水质量总体为Ⅲ-Ⅳ类,其中Ⅲ类以上占66.9%,较上年增加3.2个百分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5.6%。全年共完成污染防治项目28项,完成投资2.1亿元,其中市级环保专项资金3125万元。全市5个COD重点减排项目和11个二氧化硫重点减排项目按时完成,二氧化硫排放量较上年削减4%以上,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99.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5%,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1.5%,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63.6%。加强煤矿塌陷区综合整治和大通、洞山、老龙眼生态修复建设,启动龙湖公园改造,新建改建游园4处,新增绿地15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1%。荣获2008年度中国城市科学发展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