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8 蚌埠市统计局

蚌埠市统计局

2006年3月8日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争先进位、奋力崛起”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深入推进“3461”行动计划,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目标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1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7.74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9.56亿元,增长13.3%,其中工业增加值96.48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4.03亿元,增长11.6%。三次产业比例为21.8:38.4:39.8。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8942元,增长9.3%。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86.5万人,比上年增加2.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00.5万人,增加0.4万人;第二产业32.4万人,增加0.5万人;第三产业53.6万人,增加1.3万人。年末在岗职工16.7万人,比上年减少2.7万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发展速度不够快,尤其是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外向度低,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体制、机制不够灵活,发展环境尚需继续优化。

二、农业

2005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市粮食生产在上年取得丰收的基础下,又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大加扶持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已达9家。固镇县第三次成为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6.45亿元,增长0.9%,其中农业62.99亿元,下降6.2%,林业2.02亿元,增长4.6%,牧业35.12亿元,增长13.3%,渔业12.59亿元,增长8.2%。全年粮食总产量208.39万吨,比上年减少7.25万吨,下降3.4%。其中,夏粮106.19万吨,增长4.6%;秋粮102.2万吨,下降10.4%。全年油料产量30.55万吨,比上年下降18.3%。棉花产量3.42万吨,下降25.1%。蔬菜产量158.16万吨,增长5.5%。水果产量80.77万吨,增长1.6%。

年末全市常用耕地面积为28.54万公顷,其中水田9.17万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4.35万吨,增长1.1%。农用薄膜使用量0.91万吨,增长1.0%。农药使用量0.42万吨,下降4.4%。农村用电量31753万千瓦小时,增长6.4%。

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89万千瓦,增长4.0%。各类拖拉机32.39万台,增长2.4%,其中,大中型拖拉机0.35万台,增长29.6%,小型拖拉机32.04万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5311台,新增联合收割机1508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311.35亿元。其中,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06.48亿元。全年完成全社会工业增加值96.4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0.58亿元,增长20.2%。

企业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55.45,实现利润8.45亿元,增长11.8%。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3.05亿元,比上年增长3.7%。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8206万元,下降6.6%。

支柱产业增势强劲。精细化工及农产品深加工、玻璃及玻璃制品、专用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三大支柱产业迅速壮大。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9.01亿元,增长42.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1.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7.83亿元,增长31.5%,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48.4%,实现利润3.69亿元,增长21.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比重达43.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50万元以上投资完成90.43亿元,同比增长20.6%;房地产完成投资21.28亿元,同比增长26.0%,其中住宅完成投资13.42亿元,增长5.2%。房屋施工面积272.89万平方米,增长10.3%;房屋竣工面积115.73万平方米,下降10.8%,房屋销售面积110.46万平方米,增长23.5%。

蚌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丰原32万吨燃料乙醇、华皖碳纤维一期、烟厂“十五”技改等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丰原热电二期、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等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国电蚌埠发电厂已组建项目公司,精细化工园完成规划编制、论证及选址工作,涂山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已完成。

五、交通邮电

全年蚌埠火车站旅客发送量420.9万人,货运发送量237.6万吨;公路客运量2576万人,公路货运量2370万吨。

全年邮电业完成业务总量118279万元,同比下降3.4%。其中,电信完成业务量106170亿元,邮政完成业务总量12109万元。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79.01万户,比上年增长14.7%。移动电话用户数61.45万户,比上年增长14.5%。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市场销售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90亿元,增长14.2%,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2.16亿元,增长15.9%;县零售额21.11亿元,增长12.4%,县以下零售额23.63亿元,增长10.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97.44亿元,增长13.76%;餐饮业零售额19.41亿元,增长16.6%。住宅、通讯、汽车、文化教育、旅游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

市场建设加快。苏宁电器蚌埠店及百惠国际广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百大、物美、华运、美又多、丰原大药房、绿十字等连锁经营店规模进一步扩大。华夏第一街一期完成部分主体工程,正在内外装修。

价格总水平略有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4%。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3%,其中粮食、水产品类、肉禽及制品分别上涨0.6%、5.4%、1.3%,居住类上涨0.2%。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2%。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全年进出口总额24889万美元,同比增长1.7%,其中出口完成21856万美元,同比增长7.8%,进口完成3033万美元,同比下降27.0%。丰原集团、八一等企业出口成为全市出口大户。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大幅提高,高新技术产品有柠檬酸及柠檬酸盐、邻苯二胺、扑热息痛、导电膜玻璃和滤清器产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