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8 淮南市统计局

淮南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淮南调查队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国民经济取得新成就,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 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9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99.1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121.7亿元,增长10.0%。三次产业比例为10.57:55.51:33.92。按常住人口计算, 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664元(按2007年底汇率计算约合2145美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2,其中,食品类上升13.8%,医疗保健类上升0.5%,烟酒及用品类上升0.8%;家庭设备用品类上升0.3%;居住类上升2.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指数持平,衣着类下降2.1%,交通和通讯下降0.7%。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3.32,比上年上涨3.32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107.21,比上年上涨7.21个百分点。

表 1  2007 年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纳入统计范围的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8.3万人。其中,第二产业17.87万人;第三产业10万人。年末全市在岗职工25.5万人。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17.4万人,比上年增加3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其中下岗失业再就业2.4万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人数下降5.6%;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较快,行业间职工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农 业

农业稳定发展。由于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战胜了特大洪涝灾害,农业取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11355公顷,比上年增加3.4%,棉花种植面积1622公顷,油料种植面积7456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2454公顷,增长1.1%。全年粮食总产量132.4万吨,再创历史最好水平,比上年增长3.8%。其中夏粮58万吨,比上年增长12.0%,秋粮74.4万吨,油料产量1.6万吨,减产20.6%。

当年成片造林164.5公顷,四旁义务植树410万株,增长2.5%;封山育林747公顷 ,育苗478公顷;幼林抚育5751公顷,成林抚育14539公顷,增长42.5%;全年森林面积已达43804公顷,比上年增长0.4%。

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肉类总产量11.1万吨,比上年增长3.4%;全年生猪出栏62.9万头,增长1.6%;出栏牛11.7万头,下降8.7%;出栏羊29.1万只,增长4.7%;出栏家禽2119万只,增长11.8%。

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2007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50.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各式拖拉机124591台,联合收割机2260台,增长12.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31485吨,增长2.0%;农村用电量53068万千瓦时,增长11.2%。农田水利完成土石方498.7万立方米,完成重点工程38项,其中新建和加固生产圩堤9处35公里,修复水毁工程304处,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2160公顷,新增除涝面积50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平方公里。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103170公顷,旱涝保收面积86197公顷。

表 2  主要农产品产量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171.2亿元,增长16.4%。其中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 )实现增加值163.2亿元,增长16.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0.5亿元,增长15.9%;集体企业完成2.1亿元,下降2.1%;股份制企业完成136.9亿元,增长17.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11.8亿元,增长26.2%。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7.2亿元,增长17.0%;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0亿元,增长8.0%。煤炭行业增加值106.7亿元,增长16.6%;电力行业32.5亿元,增长20.3%;化学原料制造业8.0亿元,增长1.4%;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3%。

经济效益继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1.4,比上年提高20.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44.8%,比上年提高32.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9.3%,下降0.0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03777元/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5.2亿元,增长17.5%;实现利税43.3亿元,增长13.1%;其中利润16.7亿元,增长29.4%。亏损企业亏损额9250万元,比上年减少58.0%。

建筑业平稳发展。完成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7.9亿元,比上年增长5.4 %。全市75家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13.3亿元, 增长17.5%;实现利税总额4.8亿元,增长25.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89.9万平方米,下降7.2%;房屋竣工面积357.3万平方米,增长46.4%。

表 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1.7亿元,比上年增长27.2%,投资额创历史新高。全年城镇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07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175个;在当年新开工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全年完成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07.6亿元,增长26.7%;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89.3亿元,增长35.6%;在工业投资中:煤炭采选业完成投资100.7亿元,增长50.0%;电力行业完成投资78.3亿元,增长20.3%,制造业完成投资8.6亿元,增长37.4%。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顾桥等一批煤矿建成投产,田集电厂一期、平圩电厂二期、洛河电厂三期相继建成投产,新增装机容量387万千瓦。德邦100万吨纯碱一期工程竣工投产,体育文化中心建成使用。合淮阜高速公路淮阜段建成通车,洞山隧道全线贯通;万泰机械电子、光华光神特种线缆、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家乐福购物广场、商之都淮南购物中心、华联商厦扩建、城市集中供热改造、市消防指挥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15条城市道路新建、扩建改造工作,改扩建城市道路面积28.2万平方米。绿化工程完成投资4710万元,完成了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

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快速增长。随着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0.9亿元,比上年增长31.7%;房屋施工面积415.7万平方米,减少1.7%;其中住宅376.2万平方米,减少4.5%。房屋竣工面积192.5万平方米,增长32.5%,其中住宅185.9万平方米,增长36.8%。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04万平方米,增长74.7%;其中住宅销售99.2万平方米,增长83.8%;房屋空置面积28.7万平方米,增长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