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市利用内外资势头良好。全年新批利用外资合同项目28个。合同利用外资21446万美元,增长15.9%,实际到位外资金额11612万美元,增长16.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5074万美元增长102.2%;批准利用内资合同项目数347个,批准合同引进资金256.43亿元,增长64.6%,其中,省外资金212.48亿元,增长57.4%;实际到位内资54.64亿元,增长43.8%,其中省外资金47.25亿元,增长40.2%。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组织参加西部商贸洽谈会、青海商贸洽谈会、上海玻璃工业技术展览会、徽商大会、东北亚经贸洽谈会、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安徽浙江商会常务理事会及蚌埠市重点招商项目推介会。我市与国外5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名列全省第二。 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75亿元。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72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6776人次。全市星级饭店(宾馆)15个,房间数1729间,床位数3084张。全市共有旅行社22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龙子湖和涂山-白乳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五河沱湖。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9.54亿元,比上年增收6.3亿元,同比增长18.91%,人均财政收入1136元,增长1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83亿元,增长11.6%,中央收入24.47亿元,增长20.6%;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财政支出26.65亿元,增长31.4%,其中挖潜改造支出增长22.0%,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31.9%,农林水气支出增长9.4%。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331.39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08.87亿元,增长14.6%,人均储蓄存款为5999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4.11亿元,增长1.7%。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77亿元,下降1.6%。全年共赔付支出2.41亿元,增长15.1%。 九、开发区(工业园区) 2005年末,全市共有开发区(工业园区)6个,已建成面积41.9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数679户,同比增长40.87%。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48.95亿元,同比增长51.86%,全年上缴税金2.91亿元,同比增长56.48%。高新技术开发区已建成面积10.8平方公里,全年实现经营收入65.75亿元,增长17.4%,实现财政收入15109万元,增长6.6%,实际利用区外资金12.35亿元,增长31.6%。高新区内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贝斯卡特工业园、凯盛工业园、亿多科技工业园顺利开工。汽配五金产业园17栋生产厂房基本建成,华皖碳纤维及原丝项目进入试车阶段。新城开发区已建成面积23.6平方公里,全年实现经营收入69448万元,增长46.2%,实现财政收入35040万元(含土地出让金25704万元),同比增长20.7%,实际利用区外资13.45?亿元,增长35.9%。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05年全市普通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6所,在校学生4.37万人,其中普通中专7所,职业高中19所;普通教育学校1338所,在校学生63.41万人。其中普通中学192所(高中38所,初中154所),在校学生27.57万人。小学1047所,幼儿园94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1243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0606人,其中,高中2514人,初中8092人。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品11项。全市民营科技企业250多家,其中技工贸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22家。全市现在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 科技项目取得新进展。“年产500吨原丝及200吨碳纤维”和“粮食深加工”两个项目列入科技部“863”计划;“高集中度聚集光伏发电装置”列为省创新基金项目;“超宽幅光学玻璃板材”和“DKS型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继续实施科技下乡活动。全年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90期,培训人员13.2万人次,发放各类科技资料和技术光盘16.59万份。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加快。龙湖大桥建成并于9月29日通车。延安路、航华路、兴业街南环线、燕山路、红旗五路、黄山大道、长青路、新淮路、解放一路等已竣工或正在建设中,实施了26条三四类道路和小街小巷改造。实施路灯新建、改建工程28项,在二钢路等新建路上安装路灯314盏。树木移栽2300棵,成活率达95%。火车站广场、东海游园、雪华风荷园、陶店花坛、张公山公园、南山公园等园区进行了改建和维修。新建胜利路与解放二路交叉口垃圾站一座,完成青年街、珠城路两座垃圾站的改建任务。一批新的小区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中。阿尔卡迪亚、龙湖香都二期、新新家苑、沁雅二期、金山花园、名流花苑等项目已完成或正在建设中。 城市公共交通大为改观。完成了公交结构调整,小公共汽车全部退出城区,新辟公交线路4条,新增城市公交车184辆,新建公交站亭90个。开通了蚌怀、蚌凤公交专线。 环保工作得到加强。《蚌埠市2005至2020年环境保护发展规划》评审工作已完成,大中型目环境影响评介审批率100%。完成新城区、高新区新建环境噪声达标区、烟尘控制区19和21平方公里。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的天数98%,全年区域噪声平均值小于55.2分贝。第一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完工,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4个,藏书35.6万册。全年新购图书7892册。花鼓灯艺术保护和宣传工作取得新进展。“双墩文化”被确认为淮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汤和墓、玄帝庙、沫河口古代关卡等得以保护。全市各类文物藏品15962件,其中一类藏品60件。 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到2005年末,全市共有电视转播台4座,广播电台4座,电视、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100%。成功引进数字电视转播车系统,数字电视已经开通运营。全年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7000户。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启动农村新一轮卫生保健,完成市辖三县共3600平方米、总投资1090万元疾控中心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市紧急救治中心和怀远、固镇传染病区。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市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81%。怀远县被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19所乡镇卫生院被列为国家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