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8 蚌埠市统计局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到2000年末,全市共有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台4座,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转播台4座,广播电台4座,有线电视用户95800户,电视人口覆盖率为100%,广播人口覆盖率为100%。8200万元的广电中心已完成外装修,目前完成了国家广播电视光缆传输网省支干线的铺设工程,目前,三县可直接通过光缆接省市电视台的所有节目,信号质量大大提高,全市广播、电视工作全部完成。有线台建成了虚拟演播室,结合城市旧网改造,安装可寻址用户1.8万户,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6000户,注重节目质量,强化精品意识,全年近30件作品获省及省以上级别奖励。电台〈分兵突围,重现生机〉等七件作品获安徽广播奖,有线台〈为了大山深处的学子〉获国务院“金桥奖”。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预防保健水平显著提高。2000年末,我市共拥有卫生机构389个(含诊所、保健站),拥有病床0.89万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万人,其中医生0.47万人。每千人拥有医生数1.41人,每千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54张。

群众体育成绩显赫。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800余项(次),参加人数近150万人次。在全省率先举办全民健身节和大众体育节,参加省级以上群众性体育竞赛,获国际太极拳邀请赛12枚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获亚洲健美邀请赛第4名;获全国比赛金牌5枚、银牌5枚、铜牌4枚。竞技体育璀璨夺目,在省九运会上,我市以金牌总数55.5枚、奖牌总数193.25枚,总分2114.75分的优异成绩,位列全省第二,创一项世界青少年纪录,4项省纪录,11项省青少年纪录,创超纪录居全省榜首,并获7个体育道德风尚奖。

组织发行中国体育彩票,到2000年9月底,已销售290万元,获公益金29万元,单机平均销量居全省领先地位。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2000年,我市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关闭“十五小”企业53户,废水、废气达标排放收到预期效果,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我市的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以及声环境质量有明显改观。

2000年蚌埠市空气环境质量明显好于上年。蚌埠市区环境质量符合GB3095-1996《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34毫克每立方米,氮氧化物年平均浓度为0.038毫克每立方米,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175毫克每立方米,与1999年相比,除氮氧化物浓度下降外,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略有上升,全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50,空气质量良好。

淮河蚌埠段水体水质符合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没标准,与1999年相比,水质大有好转。在监测的21项指标中,有18项符合标准。淮河主要饮用水源地(蚌埠闸上段面)水体基本能满足相应水域功能要求。我市2000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环境总体情况良好,城市交通噪声全市等效果级低于国家标准。主要干道的噪声值均省较大幅度下降。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工农路中段拓宽,北段、路中段和张公山路得到拓宽改造,整修了太平街、中平街、南山路和部分小街小巷,城市道路通行面貌有了较大改观。解放路立交桥三期工程建设完成并通车,实现了全立交、全互通彻底改善了市区车辆的交通秩序,为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提供了保障。污水处理厂建成防洪墙和厂区“三通一平”工程,综合楼氧化沟、二沉池三大工程的基础部位完成。龙湖污水截流工程取得进展,北湖西岸3100米护坡工程完工,铺设管网2050米,混凝土路2000平方米。

按照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总体构想,加大了园林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原大塘公园改为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珠园,并对淮河游园进行了重大改建、角园、梧园进行了重点整修,突出了美化化,市中心园地绿的品位得到较大提高。城市出入口“绿色长廊工程”开始实施。龙湖风景区、涂山风景区,龙湖沿湖长廊、湖滨公园“桃红柳绿”工程形成景观。供水、管网日趋完善,水质保持稳定。全市路灯建设进一步发展,全年新建路灯2774盏,路灯总数达14000盏。城市更加美丽。

城乡电网改造加快,农村用电实施了限价措施。小城镇建设取得进展。调整和完善了城镇规划体系,重点做了12个沿公路干线乡镇和22个小康示范村的规划修缮和调整完善工作。常坟、刘集、沫河口建设了农民公园,固镇刘集镇绿化,曹老集镇道路建设和怀远褚集乡自来水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继续提高。随着经济增长的加快和国家提高城镇中低阶层收入政策和三条保障线的实施,城镇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城市公用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公交系统购25辆新车,运送乘客106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2%,并新开通公交新线路。全年完成供水量8370万立方米,全年用电量14.9亿万千瓦时。全市共液化气用户138300户,发展了管道液化,城市气化率达87%。

建成经济适用住房25万平方米。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二马路小商品市场改造工程拆迁全面完成,4.48万平方米的市场一期工程主体完工;蚌埠戏院小区复工建设。旧城改造加快步伐,35个棚户区已开工建设5个,1个已竣工验收,8个在实施拆迁。

经营城市战略实施,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大庆路由丰原集团出资买下该路冠名权和广告发布权,解决了拓宽改造资金1000多万元,利用国债资金建设的龙湖污水截流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481万元,主体工程年内竣工投入使用,对保护龙湖水体发挥重要作用。解放路胜利路立交桥三期工作完成地下非机动车道,土方开挖和块石档墙砌筑,供电电缆迁移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累计完成工作量9539万元,24个氧化沟,4个二沉池、中心配电间、进入泵房、蜗流沉沙池、鼓风机房,综合楼等土建工作基本完成,污泥泵房工作完成。龙湖风景区建设继续向前推进。南湖教师新楼、国税大楼施工全面展开,法院审判大楼主体齐。南湖小区一期工作交付使用,二期工程施工过半。区内园林绿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北湖沿湖1.6万平方米草坪成为风景区新景观,湖滨公园桃花岛绿化工程、北湖西岸芦苇塘改造工程、东海大道2000米绿化带改造完工,湖滨公园、胜利东路、环湖西路、龙滩路、行管中心及一些景点绿化完善,风景区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方案已经市政府上报省省政府待批准。对南山路、中荣街、治淮路等进行了全面维修,改造小街小巷66条,全年完成新建路灯971盏,埋设线缆25.48公里,一批新建小区配套安装了路灯。蚌固路和合蚌路7.6公里绿色长廊工程完成,栽值各类苗木1.5万株,草坪2万平方米。完成了70多条道路的树木补植工作,工农路新建花坛3个,栽培各类苗木0.9万株。全市共栽值各类树木31.65万株,草坪15.74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