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8 合肥市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较强。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310.43亿元,比上年增长58.9%。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1238.59亿元,增长58.7%;农村投资完成71.84亿元,增长62.5%。三次产业投资均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第一产业投资13.23亿元,增长95.4%;第二产业投资346.86亿元,增长76.7%,其中工业投资335.07亿元,增长73.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5.6%,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950.34亿元,增长52.9%。

房地产业较快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85.01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住宅投资296.89亿元,占房地产投资的77.1%。商品房销售面积1028.35万平方米,增长60.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占91.3%;房屋销售额342.05亿元,增长70.4%,其中住宅销售额占87.1%。

强力实施“项目推进年”活动。全年施工项目325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029个,比上年增加144个。重点工业项目“121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6.4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24.4%,江汽、格力、美菱、美的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加速建设;“1346”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73.8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18.5%;“861”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7.2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35.5%;随着“大建设”的推进,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年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67.49亿元,比上年增长75.2%。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在“十二项民生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一系列有利于开拓消费市场的措施带动下,全市消费品零售额增幅稳步提高。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00亿元,比上年增长22.0%。消费结构升级推动城乡市场快速发展,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414.53亿元,增长21.7%,增幅比上年提高3.1百分点;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54.47亿元,增长24.7%,增幅提高7.6个百分点。

三大行业全面发展。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1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2.1%;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7.94亿元,增长21.7%;其它行业实现零售额0.74亿元,增长5.1%。三大行业增幅同比分别提高3.7、2.6和6.3个百分点。

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大。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62.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出口总额43.01亿美元,增长26.3%;进口总额19.48亿美元,增长32.6%。

招商引资质量提高。全年实际引进境内项目1621个,实际到位资金497.68亿元,增长80.9%。新批外资企业122个,大陆集团、麦德龙等世界500强来肥投资发展,日立建机、联合利华等外企再度增资扩股;合同利用外资11.52亿美元,增长24.6%;实际利用外资10.12亿美元,增长40.2%。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全年公路货运量5806万吨,比上年增长20.0%;公路客运量7726万人,增长13.9%。民航货运量1.52万吨,增长3.0%;民航客运量115.71万人,增长19.8%。水上货运量1011.33万吨,增长15.7%。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9.46万辆,比上年增长24.7%。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9.48万辆,增长32.4%。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收入66.52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电信业务收入63.35亿元,增长27.5%;邮政业务收入3.17亿元,增长11.6%。全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为166.27万户。其中,普通电话用户122.65万户,公用电话用户18.68万户,小灵通用户24.94万户。移动电话户数为297.14万户,增长25%。年末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用户数为27.52万户,比上年增长14.7%。

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继续推进全省旅游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打造旅游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47.9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0.0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8.7%和46.2%。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0.81万人次,增长29.6%,旅游外汇收入6294.20万美元,增长29.4%。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实现财政收入215.19亿元,增长28.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1.98亿元,增长28.4%。其中,税收收入91.63亿元,增长29.6%;非税收入10.36亿元,增长19.0%。主体税种中,个人所得税增长39.7%;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国内企业增值税分别增长37.9%、33.3%和16.5%。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32.32亿元,增长28.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71亿元,增长26.2%;教育支出18.46亿元,增长19.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71亿元,增长32.9%;城乡社区服务支出29.80亿元,增长38.1%。

金融信贷增长较快。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61.77亿元,比年初增长21.4%。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231.33亿元,增长22.5%;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673.09亿元,增长11.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151.38亿元,比年初增长23.4%。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115.08亿元,增长23.2%。

保险业稳步增长。全年所有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3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77亿元,增长17.0%;人寿险保费收入22.44亿元,增长10.3%。全年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12.21亿元,比上年下降3.1%,其中,财产险赔款与给付5.42亿元,增长0.2%;人寿险赔款与给付6.79亿元,下降5.5%。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820亿元,当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总数达到450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全年完成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科研项目32项。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取得成效,实现专利授权825件,比上年增加14.1%;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6家,新增4家。成功举办家电博览会等一系列国际性会展和第七届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对接会参展参会人数近10万人次,共推介招商项目253个,总投资约1470.57亿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1所,比上年增加4所,在校学生29.58万人,增加2.29万人。中科院合肥分校及高等院校在校博士生和研究生共计2.56万人,比上年增加2351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1所,在校学生7.85万人,增加4100人;成人中专7所,在校学生1.08万人;职业高中49所,在校学生7.34万人;普通中学267个,在校学生29.63万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0.99万人,初中在校生18.64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8.64%;小学885所,在校学生36.65万人,小学入学率达到99.54%;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毕业生26.01万人,是上年的2倍;幼儿园在园幼儿6.44万人,比上年增加2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