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肥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 2009-03-18 2008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发生明显变化,面对复杂的环境和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严竣挑战,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政企同心,积极应对,加快结构调整、共同克服困难,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和县域经济发展,着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市经济实力再跨新台阶,经济发展速度在省会城市领先,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各项改革全面深化,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66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5.2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834.92亿元,增长21.7%,其中工业增加值654.92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增加值724.72亿元,增长13.3%。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34482元,比上年增加6348元。 经济结构继续保持”二三一“格局,三次产业结构为6.3:50.2:43.5。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5和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 2008年生产总值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 1664.84 17.2 第一产业 105.20 7.3 第二产业 834.92 21.7 工 业 654.92 22.7 建筑业 180.00 17.2 第三产业 724.72 13.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1.57 12.2 批发和零售业 136.48 16.9 住宿和餐饮业 36.81 22.1 金融业 79.51 14.0 房地产业 68.84 4.6 其他服务业 321.51 12.7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4%。八大类消费及服务价格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居住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的价格分别上涨14.9%、6.8%、3.7%、3.6%、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交通与通信类、衣着类的价格分别下降0.3%、1.1%和3.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3%,涨幅比上年上升3.4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8%,涨幅高于上年7.5个百分点。 2008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以上年同期价格为100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6.4 其中:食品 114.9 烟酒及用品 106.8 衣着 96.6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6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3.7 交通与通信 98.9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7 居住 103.6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8.9万人,超额完成1.9万人。年末城市登记失业率4.1%。 二、农业、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0.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5%。粮食、油料、棉花、蔬菜和瓜果播种面积分别为27.66、12.03、2.03、4.51和1.54万公顷,其中油料、棉花和瓜果比上年扩大10.2%、14.3%与5.1%。粮食和棉花产量创历史新高,分别为186.63和1.87万吨,增产7.8%和12.8%;油料产量31.39万吨,增产22.8%。年末全市生猪存栏105.17万头,增长30.9%;全年生猪出栏208.81万头,增长17.2%。全年肉类总产量再创新高,达到33.91万吨,增产11.5%,其中猪肉产量17万吨,增产12.3%。水产品产量10.97万吨,增产11%;蛋类产量11.76 万吨,增产12.7%;奶类产量突破历史最高记录,达4.31万吨,增产15.8%。 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86.63 7.8 油料 31.39 22.8 油菜籽 24.69 16.0 棉花 1.87 12.8 蔬菜 92.02 -2.0 瓜果 32.21 0.8 肉类 33.91 11.5 奶类 4.31 15.8 蛋类 11.76 12.7 水产品 10.97 11.0 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省、市级示范村扩大到152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突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0家,新增12家。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机作业面积620万亩,比上年增长15%;农业机械总动力167.03万千瓦,增长7.2%。年末拥有农用拖拉机12.59万台,增长6.5%;农用运输车1.12万辆、排灌动力机械2.69万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8.89万吨,下降1.6%。农村用电量4.26亿千瓦时,增长0.7%。有效灌溉面积保持上年水平,达到245.36千公顷。 全年136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06.2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6.3%。其中,轻工业225.31亿元,增长29%;重工业380.98亿元,增长24.7%。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企业76.02亿元,增长21.1%;集体企业6.03亿元,增长19.3%;股份合作企业3.16亿元,增长13.5%;股份制企业312.57亿元,增长32%;”三资“企业203.1亿元,增长20.8%;其它企业5.4亿元,增长30.8%。八大重点产业(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制造、化工及橡胶轮胎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和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412.36亿元,比上年增长22.1%。主要工业产品中,生铁、粗钢、钢材等原材料类产品增长10%以上,家用洗衣机、电冰箱和空调增长均超过20%,分别为22.8%、30%和25%,挖掘机产量增长达41.6%。 200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卷烟 亿支 283.58 3.0 农用化肥(折纯) 万吨 21.92 -1.7 轮胎外胎 万条 1219.31 -15.1 塑料制品 万吨 50.12 -1.6 生铁 万吨 129.95 10.9 粗钢 万吨 182.78 15.4 钢材 万吨 180.19 13.2 汽车 万辆 25.38 -1.9 叉车 万台 3.78 2.0 挖掘机 万台 1.15 41.6 家用洗衣机 万台 676.80 22.8 家用电冰箱 万台 895.61 30.0 房间空气调节器 万台 209.94 25.0 彩色电视机 万台 212.35 -10.5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60.59 1.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828.6亿元,增长30.9%;利税总额131.14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1.89%,比上年提高23.1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0.36%;资本保值增值率125.38%;成本费用利润率3.57%;全员劳动生产率27.14万元/人;工业产品产销率95.7%。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80亿元,增长17.2%。全市拥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713 个,完成总产值842.51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总产值446.07亿元,增长33.4%。建筑企业全年人均劳动生产率18.33万元,增长13.5%。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782.74万平方米,增长31.4%,其中新开工面积3169.95万平方米,增长10.6%。房屋竣工面积2239.87万平方米,增长5.8%,其中住宅类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39.79万平方米,增长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