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38.64亿元,比上年增长40.3%。其中,城镇投资1760.98亿元,增长42.2%;农村投资77.66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投资20.8亿元,增长57.3%;第二产业投资559.52亿元,增长61.3%,其中工业投资535.78亿元,增长59.9%;第三产业投资1258.32亿元,增长32.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65.47亿元,增长46.9%,增幅比上年提高9.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439.55亿元,增长48.1%,占房地产投资的77.7%。商品房施工面积3814.93万平方米,增长21.4%,销售面积921.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63.01万平方米。商品房空置面积86.33万平方米,下降14.3%,其中住宅50.39万平方米,下降11.9%。 全年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3434个,比上年增加17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142个,增加111个。”1346“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43.35亿元;”861“项目完成投资410亿元;”121“项目完成投资112.65亿元。京东方六代线、熔安动力、合肥电厂6# 机组等一批超20亿元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美的冰洗工业园、格力产业基地一期、长虹工业园等建成投产。 全年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228.87亿元,增长36.6%。其中,市政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投资199.82亿元,增长34.1%;城市绿化投资1.78亿元,增长1.47倍;其他公用事业投资27.27亿元,增长53.3%。全年新建、续建项目323个,其中新建、续建路桥工程153个,已完成53个。路桥建设向城市核心区拓展,宿州路北延、二环北路、长江路综合改造完工,长江东大街、清溪东路即将竣工通车,主城区骨架路网由”十字型“转为”井字型“。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形成,合宁高铁正式运营,合蚌高铁及铁路南站搬迁建设启动,105公里的外环高速全线贯通,”一环六射“高速路网正式形成,公路里程到达数8262公里。完成污水管网建设长度261.72公里。 四、内外贸易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36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同比加快3.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512.52亿元,增长24.9%,加快2.8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74.99亿元,增长29.4%,加快7.7个百分点;其它行业0.85亿元,增长16.1%。分城乡看,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516.18亿元,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72.18亿元,分别增长24.3%和34.2%,农村消费增长快于城市9.9个百分点。 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77.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出口54.3亿美元,增长26.3%;进口22.78亿美元,增长17%。从商品种类看,机电产品出口20.93亿美元,增长26.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7亿美元,增长30.5%。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0户,合同外资额7.7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增长18.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7.73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64.4%。工业企业实际利用外资4.37亿美元。 全年旅游总收入132.46亿元,增长32.1%,接待国内外游客1355.53万人次,增长29.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26.84亿元,增长32.8%,接待国内游客1340.77万人次,增长29.3%;旅游外汇收入8229.2万美元,增长30.7%,接待入境游客14.76万人次,增长36.5%。旅游星级宾馆41个。 五、交通和邮电 全年旅客运输量10844.27万人,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公路8885万人,增长15%;铁路1825.5万人,增长27.1%;民航133.77万人,增长15.6%。货物运输量9536.07万吨,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公路7195万吨,增长23.9%;铁路1283.86 万吨,增长5.3%;民航1.77万吨,增长16.8%;水运1055.44万吨,增长4.4%。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84.18亿人公里,增长16.7%;公路货运周转量73.70亿吨公里,增长29.7%。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23.09万辆,比上年增长 18.5%,其中轿车10.63万辆。私人汽车拥有量达到12.42万辆,增长30.9%,其中轿车7.67万辆。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66.49万户,比上年增长0.1%。其中,普通电话126.40万户,增长3.1%,小灵通、公用电话分别为22.65和17.44万户,分别下降9.2%和6.6%。移动电话用户268.48万户,增长22.4%。年末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互联网用户数43.75万户,增长59%。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80.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电信业务收入76.78亿元,增长21.2%;邮政业务收入3.23亿元,增长1.9%。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市财政收入301.21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0.94亿元,增长57.8%,增幅比上年提高29.4个百分点。实现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16.66、57.4、16.37和3.48亿元,分别增长10%、46.1%、57.5%和27.3%。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06.78亿元,增长56.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84亿元,增长26.2%;教育支出24.81亿元,增长34.2%;科学技术支出4.81亿元,增长111.8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84亿元,增长32.6%;医疗卫生支出7.55亿元,增长78.2%;环境保护支出4.77亿元,增长146.58%;城乡社区服务支出62.84亿元,增长111.83%。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725.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52.83亿元,增长26.7%;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1323.41亿元,增长1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40.61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短期贷款782.94亿元,增长14.2%;中长期贷款1773.33亿元,增长31.7%。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7.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财产险10.64亿元,增长8.9%;人寿险27.24亿元,增长21.4%。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19.36亿元,比上年增长58.6%。其中,财产险7.46亿元,增长37.6%;人寿险11.91亿元,增长75.4%。 七、教育和科技 全市拥有普通高等院校42所,比上年增加1所;在校学生30.02万人,增加4346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8所,比上年增加7所;在校学生8.15万人,增加3020人。职业中学47所,在校学生7.66万人。普通中学261所,在校学生30.8万人,其中初中20.16万人,高中10.64万人。小学816所,在校学生34.9万人。幼儿园249所,在园幼儿6.13万人。全年各类研究机构和高校招博士生、硕士研究生1288和8820人,比上年分别增加159和2052人。全市专任教师数6.11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96万人,普通中学1.75万人,小学1.67万人。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057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501家,新增61家。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科研项目40项。建设创新型试点企业76家,新增16家;建设制造业信息化重点企业示范18家;联合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产学研战略联盟14个。全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30家。全年专利授权量1176件,比上年增加9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52件。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实现提档升级,展出一批具有创新性、典型性、引导性的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参展项目达3467项,参会人数超过12万人次,签约项目62个,签约总额480.4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