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8 合肥市统计局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承办了全省拳击、散打、武术和田径锦标赛,完成了全年参加省常规比赛任务,取得全省第一。全民健身运动热潮迭起,举办了第四十五届元旦越野赛、中国梦舟篮球明星对抗赛、“名邦?锦绣年华杯”自行车大赛、安利纽崔莱健康跑、大型摩托车特技表演和合肥市第六届龙舟赛。全市中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0%。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8亿元。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到2005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39个,比上年增加8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26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个。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1.49万张,比上年增加16.4%。全市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87万人,增长8.1%,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7833人,注册护士6224人,比上年分别增加618人和525人。全市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为1.74人、拥有医院床位数3.3张,比上年均有增长。

十二、人民生活、就业与环境保护

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据公安年报统计,全年出生人口45322人,出生率10.07‰,比上年下降0.85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6225人,死亡率5.83‰,上升1.0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4‰,下降1.93个千分点。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为455.7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4.91万人,农业人口270.79万人;市区年末人口为175.3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0.28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5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9027元,比上年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4元,增长12.5%;人均消费性支出7398元,增长5.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5.7%。农民人均纯收入3207元,增长1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34元,增长1.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3%。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8.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8.93平方米。“十五”时期,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2%。

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增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80万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6万人。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7.85万人,比上年增加2.9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55.69万人,增加11.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8.98万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基金征缴率均达到90%以上;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98.7%;城镇居民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6189张,收养各类人员5479人。全市共有12.37万人参加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1.71万人;参加社会救济人数为18.79万人,比上年增加5.18万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83亿元,增长1.29倍,筹集社会公益金6297.6万元,增长1.19倍。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2005年末,全市已建成22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104.35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70.4%;建成烟尘控制区17个,面积为143.82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为97%;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1%,空气环境功能区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质达标率达100%。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

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