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市”这一主题,努力克服农业因灾减产及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基本平稳,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改革继续深化,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顺利实现了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十五”计划开好头、起好步。 一、综合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运行质量继续提高。预计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3.4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09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6.36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8.95亿元,增长12.5%。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为10.5:48.5:41,一产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上升1个百分点。在第一产业内部,农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主要农作物面积继续调整,粮食面积调减,油料、棉花等经济作物面积增加。与此同时,农产品品质结构也得到优化,优质水稻、油菜的推广面积大幅度增加。养殖业和一些特色农产品初具规模。丰乐、丰大、牛奶公司等10家企业12项产品荣获中国首届农产品国际博览会知名品牌称号。工业内部国有控股企业比重下降,新产品产值大幅度增长;第三产业中房地产、旅游业、邮电通信业和社区服务业的兴起,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全年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4%。 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完善;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和乡镇企业改制工作积极推进;国企改革重组获得重要进展,完成了开元与佳通、神鹿与北京双鹤药业、华润与合肥啤酒、华源与合肥印染等企业资产重组工作;东南化机与安徽六方等签定资产重组合同;合肥轻骑等企业依法进入破产程序。列入省考核的98户企业,有61户已退出国有序列。城建体制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开始实施,医疗保险政策逐步完善;财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 市场物价稳中有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6%。分类别看,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上升4.1%,居住项目上升1.2%;衣着项目持平;食品、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用品、交通和通讯等价格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保障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就业压力较大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调整中平稳增长。粮食在上年减产基础上又有所下降。2001年受粮食播种面积调减和严重干旱的双重影响,全市粮食总产量133.3万吨,同比减少6.8%;其中,夏粮产量19.65万吨,同比下降22.7%。 主要经济作物产量保持增长。油料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31.83万吨,同比增长17.6%;棉花产量1.46万吨,同比增长19.2%。 养殖业生产发展势头良好,全年肉类总产量23.9万吨,同比增长4.4%;牛奶产量1.5万吨,同比增长27.2%;水产品产量10.33万吨,同比增长0.6%。 林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当年全市造林面积1837公顷,增长44.9%,幼林抚育作业面积3860公顷,四旁植树1380万株。 农业机械化和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得到加强。2001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33.9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9%;农用拖拉机12.17万台,比上年增长7.5%;农用运输车7188辆,比上年增长17.6%;排灌动力机械26578台,比上年增长5.2%;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0.2万吨,增长10.1%。农村用电量2.55亿千瓦时,增长9%。全年有效灌溉面积达17.45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势强劲。200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增加值93.02亿元,增长14.7%,完成产值317.8亿元,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产值170亿元,增长7.7%。各种经济类型中,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127.3亿元,增长26.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产值113.9亿元,增长10.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产值9.6亿元,增长26.9%。 主要工业产品稳步增长。列入考核的产品中,彩电、钢材、铝、水泥、农用化肥、挖掘机等保持较快增长。当年新产品产值率为28.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继续好转。2001年,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4.01%,比上年提高17.94个百分点;企业实现利税29.93亿元,增长35.7%;盈亏相抵净盈利10.13亿元,增长31.2%;企业亏损面36.5%。产销率稳步提高,各月产销率除六月份外,均在97%以上。全年产销率为99.65%,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快速发展。2001年,全市建筑业完成产值85.29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8亿元,增长95.4%。施工工程个数14018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2879个;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51.0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05.05万平方米,其中投标承包的房屋施工面积913.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56.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723.85万平方米,增加187.8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5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120.4亿元,增长6.5%;城乡集体和个体投资22.2亿元,增长24.2%。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在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72.8亿元,增长2.8%;更新改造投资20.3亿元,增长12.4%;房地产开发投资25.54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中房地产和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 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当年列入考核的市属重点项目42个,有13个项目完成年度计划。其中东区水源联络管工程、安徽元一国际高尔夫俱乐部、长丰瓦东干渠补源工程、大口径塑料布纹管工程、宁西铁路合肥段、合肥至白龙公路改造、合肥二电厂、肥西及长丰国债粮库等项目已经建成。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城市整体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南淝河综合治理灯饰工程、望塘污水处理厂、拦水橡皮坝开工。市政府广场、胜利广场、徽园、城区4个出入口客车换乘中心等建成使用。开工建设马鞍山南路、望江路、临淮西路、天长路,完成小街巷整治21条。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和十五里河中下游综合整治工程基本完成。新建水源联络管2.1公里,新增供水管网4.2公里,二水厂改扩建工程完成土建部分。发展燃气用户2.23万户。 |